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

北京文化精品亮相国际舞台(事件新闻)

李 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15日   第 08 版)

  舞龙表演

  在世界舞台上,散发着时代气息的北京文化精品正频繁密集亮相。这些项目背后,北京市文化局作为隐身的“推手”,正通过品牌化、市场化、本土化运作,让“走出去”的中国文化种类越来越丰富,展现形式越来越多样,让世界眼中的中国越来越时尚。

  中国“第一次”频登国际舞台

  北京东直门外蜂巢剧场的一间办公室里,北京青年戏剧节组委会周一一大早就召集了例会。大家在为7月赴法国参加世界最大戏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选择剧目。

  多年前,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与北京的青戏节还是两条遥远的平行线,毫无交集,孟京辉、邵泽辉、王翀、黄盈这些中国年轻人非常熟悉的戏剧导演对国际同行来说也很陌生。可就在2011年,在北京市文化局的大力推举下,北京青戏节与阿维尼翁戏剧节签署了一项协议,要连续3年向戏剧节推荐中国作品。“从前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走出去’较多,如今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力,且表现方式更易与海外对话和沟通的艺术,在‘走出去’方面也获得了很多支持。”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说。

  2011年,北京青戏节的青年才俊们第一次组团登上了法国舞台。至今,已有20多部在北京市场上有良好口碑的戏剧作品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有的还从这个舞台走到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更多国家的舞台上。而中法两国戏剧界也因此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中国戏剧走进阿维尼翁,在北京青戏节、乌镇戏剧节上也常有中国导演从阿维尼翁寻回来的好作品。无需更多语言,戏剧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最好的沟通方式。

  中国龙走进海外友人生活

  “中国龙王”王玉玺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两个舞龙项目纪录的保持者。这位土生土长的北京顺义人近几年没少出国教各国年轻人舞中国龙。“少则一两人,多则上百人。”王玉玺说,“去年在科隆大教堂前表演,10名舞龙队员和7名乐队队员都是我教出来的当地大学生和志愿者,大家一起让18米长的中国龙舞起来,特别轰动。”王玉玺回忆,这几年已在芬兰赫尔辛基、爱沙尼亚塔林、德国科隆、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留下了4条中国龙,在4个城市共培养出舞龙队员近百人。“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龙,我们不仅通过交流送去文化,也把文化留在当地生根发芽。”北京市文化局对外文化交流处处长孙波说。

  实实在在舞起来的中国龙留下佳话,坚持10余年的“欢乐春节”更是早已成为世界各地同庆中国年的品牌项目。仅2016年春节,北京就在29个国家和地区的54个城市,开展“欢乐春节”活动共34项,出访团组27个,粗略估算直接受众达200万人以上。其中,在芬兰赫尔辛基的“欢乐春节”活动,已经实现了当地本土化运作。当地迎接中国春节的露天嘉年华,不仅每年可以获得芬兰航空、芬兰通力电梯等大型企业的赞助,也成为赫尔辛基冬季不可或缺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会吸引当地1/10居民在现场参与活动。

  中英文项目对接53个友城

  “国家给北京的四个定位中包含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正是四个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陈冬说,伦敦有巴比肯艺术中心、巴黎有左岸文化中心、日本有东急文化村等,在北京的“十三五”规划中,也即将在通州建设北京市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规划中的交流中心剧场、音乐厅、展厅、影视多媒体厅、艺术家工作室等一应俱全,令人期待。

  而伴随着北京与世界各地文化交往的增多,北京市正在筹备建立文化“走出去”中英文项目库。“北京已与世界上5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每个城市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点不尽相同。有了项目库,友城的文化需求就可以直接在这里发布出来,供需无缝对接,也有助于那些政府部门尚未发现、不甚了解的项目进入国际同行的视野,获得‘走出去’的机会。”孙波说,眼下项目库的初级搭建设计已经完成,项目库建成后,线上推广与已有的线下推广将形成一张有机的网,为当代北京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增添助推器。

  (据《北京日报》) 

北京文化精品亮相国际舞台(事件新闻)
大学生月嫂能否“叫好又叫座”(时事点评)
图书义卖获新知
全聚德“触网”送外卖
吐鲁番发现三米佛经长卷
浙江诸暨以大创新思路促农民增收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