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专家解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30日   第 09 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都比较缓慢,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即新的增长点。中国经济目前进入“新常态”,关键就是在于要“降速提质”,速度从过去9%、10%降到6.5%-7%。降下来后,我们要腾出精力提质,让中国从国际分工链中的低端往高端走,也就是我们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搞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品,跟上工业革命4.0的步伐。不但中国如此,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也得跟上这样的步伐,比如东盟、印度等。如果还是搞低端,不仅资源消耗大、利润很低,而且经不起国际经济震荡的打击。

  新增长点的发掘与创新创业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积极鼓励“双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质,尤其是要大量采用新技术,这样产品中的附加值就会提高,消耗的能源、原材料就会减少,经济才可以可持续,不会污染遍地,造成很多负面的效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也是有条件创新的,并且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多明显的成果。

  寻找新增长点这个问题,现在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发达经济体也都在调整经济结构。比如美国过去制造业“空心化”,把大量制造业搬到海外,光靠金融来赚钱,现在美国也提出要把制造业搬回美国,同时要在高端技术方面继续领先世界。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比谁第一谁第二,大家应该共同推动世界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所在。美国的创新我们也欢迎,这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我们也希望通过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不断加强中国和美国在创新方面的合作。比方说中美在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学习借鉴都是有利于两国的,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信号”让外媒睁大眼睛(国际论道)
海外声音
专家解读
中企“走出去”漫画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中国在国际市场“定价”不会一帆风顺(观点交锋)
英国《金融时报》:世界不得不适应中国资本(观点交锋)
责编:宦佳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