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了,它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期间,亲人团聚,走亲访友,吉祥话是必须要挂在嘴边的。所以,不论你是在中国的外国人,还是在外国的中国人,能说几句得体的吉祥话,送上自己的祝福,一定会赢得对方的肯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辞旧迎新 团团圆圆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留学的侯佳文同学向笔者讲述了他的异国春节经历:“年前,国内的父母就给我发来了‘通知’,让我进行一场彻底的大扫除”。母亲说,“辞旧迎新”寓意吉祥,不能不做。“辞”是“告辞,辞去”的意思。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人们相信将一年的尘埃进行彻底清除,将有利于新的一年招财进福。“辞旧迎新”正是这种寓意。
春节是阖家团聚的节日,所以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大年三十的晚饭要一家人一起吃。熬夜守岁也是春节习俗,按照民俗的解释,“除夕”这一天是人、鬼、神交战之日,因此,必须要人人参与,才能获得来年的吉祥平安。在除夕夜零点要“下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新旧的两年交于“子时”,有“喜庆团圆”的意思。“团圆”的感召让千千万万在外奔波一年的中国人踏上回家的路,每年20多亿人次的“春运”也成为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
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地缘关系的情感交流以及程式化的仪式与礼节,“吉祥话”是其体现的重要工具。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张应峰说:“让留学生亲身体验春节习俗,不仅可以极大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学习与年俗文化相关的汉语词汇,了解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年年有余 猴年大吉
“你是属什么的?”“属猴的。”“嗷,要本命年了!猴年大吉啊!”春节的祝福也被中国人寄托在一些动植物上面,如,石榴果实籽多,喻多子多福;竹子多节,喻节节高升;金蟾与金钱谐音,喻富贵有钱;“蝠”与“福”谐音,故蝙蝠喻吉祥健康。今年春节是辞“羊年”,迎“猴年”,所以“猴”也成了人们热捧的动物。“猴年大吉”大概会是吉祥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了。
虽然“鱼”不在“十二生肖”之列,但由于“鱼”与“余”同音,寓意为每一年都富足有余。所以,“鱼”是春节期间不变的吉祥物,年夜饭餐桌上也必须要有一条鱼。“年年有余”成为字画、窗花、春联等春节装饰物上不可或缺的吉祥话。
中国与外国在一些动物的寓意上存在着差异。比如,在中国寓意“福气”的蝙蝠,西方一般将它与丑陋邪恶联系在一起;“鱼”在中国寓意富余,生活好,在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却含有贬义。所以,作为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参与中国春节活动,了解学习春节吉祥话,能切身体会到中外文化的差异,也能体会中文在语言用词上的精妙。
岁岁平安 恭喜发财
春节吉祥语虽然历史悠久,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中国成立后,“恭喜发财”等被斥为充满铜臭味而遭抛弃,取而代之以简单的“节日快乐”;改革开放后,“恭喜发财”随着港台商人到大陆投资而从沿海地区向内地逐渐扩散,被广为接受;新的科技手段在改变人们拜年形式的同时,也在年轻人的拜年吉祥话中添加了新内容,体现出新特点,如六六六;随着生活走向富裕,健康成为人们更重要的期盼,“身体健康”进入了春节吉祥话。
除夕夜守岁后,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走亲访友地拜年,一句“过年好”沟通了彼此的情感;相识的、不相熟的人在街上碰面,互道“过年好”,传递浓浓的年味。当然,若正式去朋友、长辈家里拜年,则要持手礼,说“恭喜发财”、“步步高升”、“心想事成”等吉祥话。“我的家乡山东省惠民县传统的问候语是“起得早?”初一清早早起拜年的人们往来穿梭,相互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起得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家乡的习俗是,除夕起得越早越有福气。”张应峰如是说。
贴春联是春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 上下联对仗工整,横批画龙点睛,念起来朗朗上口的春联浓缩着汉语言的精妙,概括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在春节期间,在中国走街串巷地实地学习和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一定收获不小,如果你能背上几副,那就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财源广进,大吉大利,招财进宝,万事如意,新春愉快,阖家欢乐,富贵有余,金玉满堂,福寿双全,迎春纳福,竹报平安,开市大发,龙凤呈祥,吉庆有余,宏图大展,五福临门……春节吉祥话显示着汉语精粹,蕴含着中华文化,映衬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学几句吉祥话,不仅能让你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也能提高你的汉语水平和鉴赏能力。说着吉祥话,和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起欢度热闹的猴年春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