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

留住“乡愁”

让城市更温暖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01日   第 13 版)

  浙江省玉环县建文化礼堂记乡愁。
  詹 智摄(人民图片)

  2015年的岁末,浙江小镇乌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这个小镇上,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并讲话,而这,已经是他至少第六次亲临这个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

  山清水秀之地,凝结着城镇的乡愁。过去的乌镇也曾丧失发展机遇,也曾日渐衰落,但在妥善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之后,乌镇重现生机,既保存了完好的小镇生态,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留住乡愁,不是古镇才有的特权,而是举国之内都要认可的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在中国方兴未艾,人们从乡村走向城市,把村舍变为城镇,从农民变成市民。城市应该让生活更美好,抬头能见山,低头可见水。城乡一体化发展,楼房、树木、马路、湖泊,一个都不能少。

  

  一份诗意:留住故土情感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曾传遍大江南北,其中表达的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情怀,早已成为几代人的记忆。诗人笔下,“乡愁”,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而在中央文件中,像这样诗一般的语言很少出现——

  “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及,“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这几句引自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上的话,在过去两年间持续被引用、被提及。习近平在几次视察中,不断提及“乡愁”这一概念。

  在云南大理,习近平在考察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贵州遵义,习近平在考察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时,看着整洁干净的新农村,有感而发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邵明在对1912年至2014年百余年间的文献数据分析后发现,中国人对于“乡愁”的基本共识,既包括对于故土地理空间的情感,也包括对家乡过去的记忆以及对家园未来的期望。“乡愁意象中的一草一木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园中的建成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不止乌镇这样的名镇在兴起,在许多地方,新建的城镇也依山傍水。在北京,政府已决定于房山区长沟镇建设基金小镇,以其优美的环境,吸引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迁入;在江西赣州,“铭恩新村”社区容纳了周围几个村子,远处群山环绕,近处风景宜人;在福建莆田,贤良港附近登山远眺,城镇依山傍海,在绿树掩映之下分外好看。

  一种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在探讨城镇化建设时,“乡愁”不只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追求。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认为,生态文明关系到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点,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不能把城市变成一个钢筋水泥累积的区域。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继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明确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如今,这个理念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共识。“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这是自2013年起,海南琼海秉持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在保存农村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既让市民感受到田园气息,也让农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

  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看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要尽量防止简单的“以城并乡”“拆村并居”,要做到生态和生活兼顾、自然和人文并存。

  导向非常明确。2015年7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明确规定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

  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2015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二批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名单中,北京平谷区将与天津蓟县及河北廊坊北部的香河、大厂和三河三县,共建京津冀生态文明示范区。当月底,平谷区区长姜帆宣布将把生态文明纳入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就制度设计而言,将自然资产作为一个新审计项目,如何评估、如何追责等,无疑需要探索。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迫在眉睫。数据显示,2000到2010年间,我国拥有的自然村数量,从360万个变成了270万个,10年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而自然村中包含众多传统村落。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城城镇化建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认为,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要把城市的空间形态照抄照搬到农村,而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实现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的一同缔造。

  一个城市,如何成为以生态文明著称的城市?各地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在北京通州,按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建设成动静相宜的水系景观,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在江苏淮安,80%以上的县区达到了国家生态县区标准,“绿色”成为名片;在浙江杭州,法治成为生态文明的有力保障,发展考核中淡化GDP,强化生态。

  留住“乡愁”,既是为了过去的情感,更是为了美好的未来。

让城市有灵魂
让城市更温暖
在这里看懂未来城市的模样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