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

在这里看懂未来城市的模样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01日   第 13 版)

  把“文脉”和“乡愁”放到一起考量,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的头等大事。这个时隔37年才再次召开的会议,彰显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重视程度。翻检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城市工作的会议与文件,包括几次中央全会以及每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忽然明白,中央的思路一以贯之。

  所谓文脉,关照的是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所谓乡愁,关照的是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生态与情感。

  最早,“文脉”与“乡愁”二词同时出现在中央会议文件中,还是2013年末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公报说得很清楚,“文脉”是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乡愁”是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考量,你会发现,这是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日渐清醒的理念。曾经,我们面对一城遗迹而不知珍惜,拆城墙、拆古迹,建设了许多看上去没有区别的城市。千城一面的背后,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漠视,而我们正为此承受代价。

  面对时不时的雾霾,我们更加怀念曾经的生态。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这是我们对儿时的记忆,也是我们对生存环境的起码要求,如今这些统统成为“乡愁”,是我们珍视的东西。

  中国的人口迁移,在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三个一亿人”的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意味着无数农民将成为市民,无数市民将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然而,城市能否让生活更美好?

  导向已然非常明确,中国的城市建设将摒弃一些我们曾经熟悉的逻辑。粗放的发展方式,曾经让外界惊叹于中国的发展速度,然而沉下心来自我审视,我们却惋惜于过去的破坏速度,无论对生态环境,还是对历史文化。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拆掉的老房子不能修复,但老房子里的故事应该传承下去,融入城市的血脉;为开矿而毁掉的山不好修复,但被污染的护城河应该认真治理,重现山清水秀;过去的城市需要慢慢修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开始就应确立正确的思路。

  导演伍迪·艾伦曾经拍过许多欧洲城市主题的电影,《午夜巴黎》《午夜巴塞罗那》《爱在罗马》等,里边的城市在全世界许多影迷心中成为美好城市的代表。在这些城市中,抬头是蓝天,低头是潺潺流动的河水,身边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打磨的街道,这些情境最动人。

  让人高兴的是,我们正在向着这些美好的目标前进。

让城市有灵魂
让城市更温暖
在这里看懂未来城市的模样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