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

“楼兰七连”

援疆不忘做公益

王建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01日   第 06 版)

  援疆干部给贫困家庭送去慰问品。

  “楼兰七连”,是河北邢台市第七批援疆干部队伍“自封”的称号。

  “楼兰文化举世瞩目,楼兰古国的所在地就在若羌。‘七’代表第七批援疆干部。‘连’代表邢台与若羌人民心连心。”邢台市援疆前指指挥长、若羌县委副书记张学锋说,援疆团队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虽属偶然,但体现了大家做好援疆工作的决心。

  邢台第七批支援若羌本计划20人,后因若羌县急需人才又增派了50人,使援疆总人数达70人,分布在该县22个单位。入疆一年多来,这个团队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通过成立的周末支教队、周末义诊队、周末帮扶队,展开志愿服务,在若羌各地开展公益活动,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赢得赞誉。

  支教队:走近学困生

  2015年12月12日星期六,援疆教师胡正航正在若羌县中学教室里给学生于米提江·艾合买提辅导功课。这名学生是他结对帮扶的对象。胡正航是初三毕业班的物理老师,他带了五个班的物理课,每天要改200多本作业,工作量非常大。他还主动挑起了班主任的重担,并要求把一年半的援疆期延长至3年。“来援疆就要多做些事。”胡正航的话很朴实。

  援疆教师利用周六日给学困生辅导功课,因材施教,激发兴趣,让每名学生的进步最大化。他们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等形式,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爱的力量。

  在若羌县中学,邢台派的14名援疆教师给若羌教育带来一股新风。一年多来,援疆教师举办了20余场专题讲座,开办了多科教学示范课,填补了若羌县中学多项教学科研空白。

  周沉茹老师制作教学课件,上多媒体示范课,帮助当地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很快使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了变化。李国伟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学生都很喜欢听,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援疆期限已满,家长们都恳求他留下来,把孩子们带到毕业。面对家长的热切期望,李国伟决定在若羌干满3年,陪这届学生到毕业。

  2015年高考,若羌中学取得历年来最好的升学率,本科上线率达72.52%,比上年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李国伟、周沉茹等多名援疆教师被授予“最美援疆老师”等荣誉称号。

  义诊队:送医到家门

  援疆医生们利用节假日走进城镇乡村和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深受各族群众欢迎。义诊现场群众围拢诊桌旁问长问短。一年多来,援疆医生开展义诊30余场次,诊治病人3000余人次。

  54岁的内科医生邓文诚是第二次来若羌援疆了。“以前看过的病人经常打电话咨询我,希望我再回来。”在若羌县医院院长的极力邀请和患者们的迫切要求下,他回来了。注意到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病人较多,邓文诚每看一个病人,都要叮嘱他们管好嘴、多运动,宣传健康保健知识。

  县医院设备齐全,但人才断档。邓医生说:“我的任务是做好传帮带,带好徒弟,培养几名医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每周,他带着徒弟大查房、讨论病例。每月,他开展一次大讲座,狠抓医疗质量。令他欣慰的是,他援疆时带的徒弟陈园考上了研究生。

  “楼兰七连”的医疗服务队,除了定期为群众上门义诊,还专门为16名身患疾病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帕塔木汗·巴拉提是胜利社区低保户,十几年前她收养了一名脑瘫的汉族男婴。义诊中,她结识了援疆医生石永斌并结成对子。帕塔木汗说:“援疆医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太感谢了!”

  县医院院长杨振显说,现在县医院所有科室都有援疆医生,医院就诊率大幅提升,转诊率明显下降。

  帮扶队:坚持送温暖

  “楼兰七连”有一条“军规”,就是每个周末或平日业余时间,都要到敬老院、社区开展送温暖活动。他们为此成立了帮扶队,要求每名干部至少帮扶一名孤寡老人或孤贫儿童。“组织上派我们来,就是把责任和担子交给了我们。我们要为增进当地群众福祉服务奋斗。”援疆干部刘振辉说。

  在县畜牧兽医局工作的援疆干部张毅听说了帕塔木汗救助汉族弃婴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主动要求结对帮扶。他每个双休日都去看望这名男孩,帮他洗衣服,做康复训练。

  一年多来,“楼兰七连”的队员们围绕“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不遗余力、不染一尘”的工作理念,以实际行动打造起一个团结有力的援疆团队。2015年5月,“楼兰七连”赢得了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荣誉。

  “县上对我们关爱有加。援疆干部的住宿、食堂、办公环境都很好。端午节、中秋节时,县领导和我们一起过节。大家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全力做好援疆工作。”张学锋表示。

丝绸之路上的空中驿站
跳“萨玛瓦尔舞”的老人
援疆不忘做公益
相约大美新疆 共享精彩冬运
周存玉:妙雕锻铜玉女像
责编:赵晓霞 邮箱:haiwaixuez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