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他们曾经是没有国籍的人,12年前正式加入中国国籍,他们就是达曼人——

探访中尼边境达曼村

本报记者 扎 西 琼达卓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26日   第 04 版)

  村民们在村口合影。
  本报记者 扎 西摄

  冬日的清晨,阳光洒在吉隆藏布河畔的达曼村,69岁的嘉措老人像往常一样,带着农具开始在自家的温室大棚中忙碌。他所在的达曼新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距离中尼边境约30公里,是中国唯一的达曼人聚居地。全村187人曾经是“没有国籍的人”,2003年,正式加入中国国籍。

  ■ “东方吉普赛”不再流浪

  “达曼”藏语意为“骑兵”。相传1791年,清朝政府军进藏讨伐入侵的廓尔喀军。战后,数百名廓尔喀骑兵滞留边境地区,一直没能回到故土。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将士与中尼边境上的人共同居住繁衍,至今已100多年。据说,现在的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因为没有国籍,达曼人没有土地和住房,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被称为“东方吉普赛”。

  “尽管与藏族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他们一直未被当地人接纳。”吉隆县委宣传部长拉确介绍说,达曼人信奉佛教,语言、服饰与藏族基本无异,长相接近尼泊尔人。

  2003年,达曼人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在吉隆县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中,达曼人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2004年5月,吉隆县委、县政府将第一批“兴边富民”项目资金147万元投入到达曼新村的建设中,共建房49套,同时还为每户分配了耕地和牲畜,购置卡垫、藏式木柜等生活用品,还接通了自来水。

  ■ 新政策让村民充满感激

  打铁是达曼人的老本行,达曼人的打铁手艺远近闻名。

  铁匠铺设在达曼村背面的山坡下,其实就是一个面积约10多平方米的小木棚,虽然极其简陋,却是达曼村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工匠施展手艺、增加收入的场所。这里从早到晚人来人往,随时有附近的村民拿着烂铜废铁过来,找他们打造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

  “我们达曼村里如今喜事越来越多,我的二儿子和其他两名青年今年9月光荣参军了。”村长洛桑满脸笑容,对如今的生活赞不绝口。

  达娃是村妇女主任,也是吉隆县人大代表。走进她家,宽敞的客厅里摆放着电视机、电压力锅、音响等家电,藏式组合家具让房间变得温馨而舒适。

  “现在,我的几个孩子都上学了,他们的学杂费一分钱不用交。和我小时候相比,他们实在太幸福了。”达娃说。

  以前,达曼村里的年轻人基本没有上过学,甚至包括村长在内的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如今达曼村的适龄儿童全部都在接受教育,同样享受藏族学生的“教育三包政策”。目前,已有40多名达曼学生在小学、中学就读。

快递业跃进200亿件时代
全球首个大复方中药临床研究获美国批准
首届电商跨境高峰论坛召开
深圳市委市政府道歉
探访中尼边境达曼村
海昏侯墓出土金器达378件
中国将及时足额缴纳
责编:任 涛 彭训文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