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北京是块戏曲宝地(名家话北京)

张永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15日   第 05 版)

  表演需要舞台,创作需要素材。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说,北京无疑是戏曲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可多得的宝地。拿我自己来说,在已经完成的43部剧本中,《风雨同仁堂》《烟壶》《龙须沟》《珍妃泪》等涉及北京题材的就多达十来个。

  为什么北京如此重要呢?因为戏曲创作是需要题材的,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好的故事,而北京自金代开始,到元、明、清以及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都是中国的都城,如果算上更早的唐代安禄山政权等,历史上就有十多个政权将此地作为都城。

  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让这座城市中可用的典故和素材浩如烟海。例如我目前正在创作的《老剃头匠》《王致和》就是以北京的老行业人和老字号作为刻画的主体。它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海内外闻名,为戏曲、电视剧等形式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说到古都,就不能不提统治阶层对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例如,清代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就很喜欢戏曲,除了昆腔、弋腔之外,他们对秦腔、罗罗腔、徽调等各种地方戏曲也非常着迷,这就让北京有机会成为全国各地戏曲艺术的“大熔炉”。清乾隆五十五年,徽班为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而进京,不久之后汉调也来到北京,二者便开始了相互融合。自此以后,不同的地方戏种在这座城市又历经了50多年的融合与发展,演变成了北京的“皮黄腔”。光绪二年,当一个皮黄戏班到上海演出时,著名的《申报》将之称为“京剧”,中国国粹的最终称谓便由此诞生。

  北京是京剧之乡,更是戏曲之乡,其对诸多曲种的兴起、巩固、传播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至今日,北京不仅拥有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等诸多一流的舞台,而且还有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北京曲剧团、风雷京剧团等诸多戏曲院团,这一方面保证了北京的戏曲从艺者数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戏曲艺术的繁荣。

  回首过去,京城滋养各地戏曲;展望未来,文化融合空间广阔。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依然是国家的首善之区,这对于戏曲艺术的表演和创作来说无疑是件喜事。戏曲宝地,不光是体现为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更体现在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包容。因为随着时代的不同与生产力的变化,北京这个“大熔炉”早已不仅是集全国各地戏曲之所长,更是将交流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从法兰西到美利坚,从拉丁美洲到东南亚,全球的先进文化都可以在北京汇聚交融,从而影响着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将会在这座城市上演、沉淀、被发掘,戏曲的创作和表演者们也将拥有超越以往的丰富宝藏。

  (作者张永和为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

北京白塔寺重新开放(聚焦京城)
北京是块戏曲宝地(名家话北京)
马克和他的“北京家庭”(洋人在北京)
日军侵华档案展在京开幕
垃圾智能分类明年小区试点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