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厦门民营书店需用心呵护(海西时评)

张 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11日   第 03 版)

  厦门本月初新开了家民营书店,名叫西西弗。在光合作用书房、晓风书屋相继消逝于鹭岛,民营书店“风雨飘摇”的背景下,又见以古希腊神话中周而复始推石头上山的英雄命名的书店,难免让人感觉意味深长。

  当人们谈论厦门的民营书店时,往往会提到租金上涨,销售下滑,入不敷出……曾经熟悉的那些书店,或迟或早,难抵压力,黯然退场。有数据为证,厦门实体书店数量在2007年有287家,2013年已减至224家,而其间坚持经营的书店,仅有近150家。放眼全国,十年来,有一半民营实体书店陆续歇业。

  而在此环境下,有书店“逆市而动”,自然引发关注。仔细看来,鹭岛新开的这几家书店,也确有些不走寻常路的意思。比如书店经营者最为店租伤神,西西弗书店却设在寸土寸金的商业中心,而根据近年的情况,繁华商区中的书店往往难逃没落。

  难道西西弗格外有钱任性?非也,书店因受商业中心青睐而得以优惠价格入驻。无独有偶,今年新登陆的另一家、号称厦门首家24小时开张的书店芸台书舍,则直接由地产商免去租金,同时“奉送”相当“高大上”的硬件。

  为何这两家新店能获得偏爱?对于地产商而言,书店能丰富商场业态,既为购物者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又提升了商业中心的气质品格,他们抛来橄榄枝是看中书店品牌价值与发展潜力。

  物质丰厚能保障精神自由,对于书店而言同样如此,资金充足才能维持周转,打造特色。除了有文化情怀的商人,厦门市政府也开始伸出援手。今年起,厦门市出台民营实体书店的扶持办法,每年安排200万元至300万元专项资金,分项目补助、贷款贴息、成本补贴、特色奖励4种方式资助书店。

  在网络书店与在线阅读的冲击下,不具价格优势的民营书店单纯发展图书业务将步履维艰。在网购五折以下的价格前,实体书店两三成的让利就不够过瘾,即使厦门市民中的爱书人都抱着“支持一下”的心态逛实体店,恐怕也难挽救全局。

  笔者十年前在厦门求学,光合作用书房室内橙黄的色调,空气中咖啡的暖香,入口处文化产品的陈设,让它拥有不同于寻常书店“进门只翻书”的韵致,也为笔者带来对这座城市最初的心动。从那时起,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打造优雅别致的读书空间,就成为不少民营书店的选择。

  咖啡厅或茶室、阅读休息区、文创产品、舒缓的音乐、精巧的装饰……似乎已成为不少书店的标配。经常举办读书沙龙、新书签售等文化活动,同样有助于提升书店人气。在这些加分项之外,书籍的选择与陈设也值得下工夫。西西弗书店的儿童读物区分为7个阅读空间,根据相应的成长阶段提供图画书籍等。

  除了洋溢着小资情调的书店,巧妙分布的功能性书店也有一定市场。无论深藏校园或小区,抑或身处超市一隅,从教辅书籍到畅销读物乃至细分门类,只要精准把握了需求,符合“人无我有”的稀缺性,便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政府真心扶持,房地产商诚心帮助,书店经营者“走心”策划,有了这3个“心”,民营书店的明天是值得期待的。

厦门民营书店需用心呵护(海西时评)
宁德扶贫转向整村推进
暖冬秋意
福建将致力发展众创空间
“农村淘宝”花开屏南
“醉”美闽西梁野山
责编:张 盼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