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欢迎来到“中俄桥”

雷天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30日   第 08 版)

  图为俱乐部成员在活动中

  不久前,在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了一个有趣的俱乐部,名叫“中俄桥”。这里汇集了很多学习中文的俄罗斯学生和学习俄语的中国学生,他们来自北京多所高校。每周五晚上,不大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不时传来阵阵轻松的笑声。中俄大学生在一起愉快地聊天,练习会话,看电影,听彼此介绍各自国家的方方面面。

  “中俄桥”俱乐部的发起者是两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米海尔和安东。初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米海尔由于语言不通,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很大困难。“刚来的时候,我既没有俄罗斯朋友,也没有中国朋友,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有一次感冒了,连去医院看病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正在烦恼的时候,米海尔认识了遇到同样问题的安东,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我们为什么不建立一个俱乐部,把学中文的俄罗斯学生和学俄语的中国学生聚集起来,不光做语伴,也做朋友,互相学习。”就这样,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俱乐部成立了。

  中俄桥俱乐部的一大特点就是活动安排非常讲究。在每次活动开始前,米海尔和安东都会精心策划,认真选择交流主题。安东说:“在课本上学的汉语很专业,读书、做学问离不了,但我们还想学习一些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语。”抱着这样的想法,“中俄桥”的每次活动主题都围绕着日常生活展开,从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到时髦的网络用语;从去市场购物,到公司应聘的情景模拟,目的是让大家接触到地道的汉语。

  北京语言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文丽分享了她参加活动的感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和中国学生练习汉语口语的机会,太难得了!通过和中国学生交流,我学到了很多日常生活用语,现在我都可以用流利的中文买东西、问价钱了。”

  安东发现,来参加“中俄桥”的朋友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俄罗斯学生,他们的汉语和俄语水平差距很大。为了保证大家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后有更大收获,他们将人员进行了分组。在分组的时候,俄语水平高的中国学生和汉语水平较低的俄罗斯学生被分在一组,这样既保证了交流的顺畅进行,又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佐娅参加了两次“中俄桥”俱乐部的活动,这样的贴心分组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佐娅认为这样安排对于汉语初学者非常有利,不仅交流起来没有困难,还可以结交很多中国朋友。“我曾参加过很多语言学习班,但那里的人往往各学各的。但在‘中俄桥’遇到的人都非常热情,当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们会及时帮助我。”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中国学生金香花是一个俄语初学者,她说虽然自己第一次来“中俄桥”俱乐部时非常紧张,但也感受到俱乐部组织者对于活动程序的精心安排和对活动内容的认真选择。“这样的分组安排考虑到了各个水平的参与者,让我这个俄语零起点者一下子放松下来,开始慢慢试着和身边同学交流。”同时,她也对俱乐部的下一次活动抱有期待。

  “中俄桥”是俄罗斯学生自发成立的俱乐部。丰富多彩的活动,精心的设计安排让来到这里的中俄学生不仅学习语言,也结交朋友。“中俄桥”俱乐部中国学生负责人刘沁桐认为,“中俄桥”是一个需要长期参加才能从中受益的活动,毕竟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积少成多的过程,长期地参加俱乐部活动,收获将逐步显现。希望年轻的“中俄桥”成员和同样年轻的“中俄桥”共同成长。

汉语老师的“百宝箱”
非洲青年为何对汉语着迷
美国中小学校长汉语之旅
珍惜和平的生活
阿拉斯加纪行
欢迎来到“中俄桥”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