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

中国经济将深度“拥抱”世界(《未来五年》系列访谈 ④)

——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

本报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05日   第 02 版)

  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坚持的方向,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也都因此而受益。“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会进一步推进开放发展,中国经济会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那么,未来5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会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此做了深入的解读。

  “年轻有为”寻求突破

  问:有评论说,就开放发展而言,我国市场经济还很“年轻”。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年轻”的?

  答:从时间角度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年轻”的。另外,与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我们是“年轻”的。一方面,在“硬件”上还存在差距,高附加值领域发展欠缺等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需要改善的;另一方面,在“软件”上存在不足,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市场经济理念也有待改善。

  虽然“年轻”,但成就与特点却十分鲜明。首先,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本身就是一项创举;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年轻”时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帮助我们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既是我们的特点也是我们的成就。

  问:作为“年轻”的市场经济,您认为未来5年我国可以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

  答:未来5年,我国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们应该围绕公报提出的内容展开具体工作,继续推进已有领域的发展,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发展。

  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到新领域及未开发领域的建设,大力发展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谈判,推动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争取在亚投行、“一带一路”相关投融资等金融领域寻求突破,对于发达国家未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领域,如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等,我国可以尽力提供支持。

  金融接轨提供支撑

  问:融入世界经济离不开一个更加成熟开放的金融体系作支持。您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体系将会如何与国际接轨?这对中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哪些作用?

  答:加强与国际接轨,我国的金融体系需要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力,拓展其深度与广度。要改变依赖于简单资本市场工具的状况,建设层次更加丰富的资本市场。同时,要建设更有广度的金融体系,在机制、规则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有更多的交融。

  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等试点的成果,提升我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与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拓展在岸市场及离岸市场等投融资机制,继续引进配合“一带一路”等建设的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

  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将为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供重要支撑。首先,这会使得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内容更加丰富。其次,这可以提高我们对外开放的能力,帮助我们在亚投行等全球性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再者,这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市场环境,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规则。

  多方合作谋求共赢

  问:对外开放当中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呢?

  答:我们要面对的风险将不止于国外的风险,还会包括风险的传导及可能的国内风险。例如,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既有国外经济波动的风险,也会有政治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防范国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所带来的风险。

  化解风险需要多方合作。一是企业需要强化风险预估,丰富对全球经济的认识;二是政府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标准、要求与制度;三是加强与全球管理部门的合作,借鉴经验,谋求共赢。

  问: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变得更加成熟开放,与全球其他经济体也将深度融合,这对中国自身及世界经济有哪些好处呢?

  答: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处于紧密相联的状态,因此这种好处是互相的、共享的。

  中国经济的成熟开放将促使世界经济发展的更加均衡、协调,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国的融入也会使得全球经济保持更加健康的发展速度,并且不断提升全球经济的信心。对中国而言,我们将会进一步提高获得资源的能力,也会帮助我国继续发挥经济发展潜力。

海内外同胞共话“十三五”如何惠民生
两岸领导人会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台湾师生金华感受八婺文化
中国经济将深度“拥抱”世界(《未来五年》系列访谈 ④)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