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留学国外语言课第三周的那个周一,指导教师凯瑟琳高高兴兴来给我们上课。在介绍了一系列跳舞滑冰各种活动海报之后,她说“下一个是关于应对生活学习压力的讲座,嗯……你们也不需要……”
谁知在座的大龄少年们突然齐声说:“我们特别需要。”
凯瑟琳大惊失色,就像发现自己家外表活泼开朗的孩子们都集体进入了抑郁症晚期一样,连连呼喊:“我没有开玩笑,别逗我了,你们觉得有很大的压力?”在看到大家点头如捣蒜后,凯瑟琳突然特别严肃,把资料一放,课也不讲了,说给每个小组发一张令人平静的蓝色纸,你们商量写下来自己所有的压力,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凯瑟琳只是例行客气,没想到后来真的来了一场群体心理健康咨询。而在“心理辅导”结束之后,大家已经纷纷酝酿情绪摩拳擦掌准备面对挑战。
在10周的语言课里,甚至在整个研究生生涯里,课业和生活是永恒的主题,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教育体系的留学生们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将会是大同小异,而将大家区分开的正是每个人处理问题的不同风格和方式。要生存就会有压力,压力带来焦虑。
有位作家说,我听过许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尽管听起来有点“然并卵”,但这不就是人生嘛,经验大道理什么的,并不会因为我们懂了就不会发生。不然那么多人辛辛苦苦出国做什么,坐在家里请湖南卫视给我们拍一个《留学去哪儿》真人秀就行了呗。
当留学生们讨论压力的时候在讨论什么内容?就是在讨论自己的生活呀,在这些琐碎里慢慢找到自己更想要的,在心力交瘁中把前些年被家人宠爱没有养成的生活习惯捡起来,在作业呼啦啦从天而降的时候还不遗漏了打球跑步喝酒爬梯,在拖延到千钧一发的时候毅然好几个通宵把欠的论文交了,这个过程中再遇见本国、异国好友,疼爱学生的凯瑟琳,可不就是最好的故事嘛。
(寄自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