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一溪乡愁(散文)

胡新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30日   第 07 版)

  有一条小溪在我的梦里潺潺流动,带着酸甜苦辣,流过春夏秋冬,留下永远的乡愁。

  这条小溪从村西流过,源头在离村子二里多路的山脚下。小溪呈“L”形,从西往东流,在村子西边拐了一个弯,向北流去,最终流向下游的水库。

  家乡缺水,我们村尤重。全村的地势比水库高许多,尽管建水库占了村里几百亩地,但村人却没有从水库里多占一点点利。靠天吃饭的日子一直在村里延续着。

  农田不能灌溉,村里人吃水也很难。有一眼大口井在小溪的源头处,在南井和西井都干涸的情况下,小溪源头那眼井就是村子最后的希望了。为了解决吃水问题,我们村打了许多眼井,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打出了一眼出水量比较足的井——这些井全打在小溪的拐弯处。

  村里人靠天吃饭,小溪也“靠天吃饭”。从秋末开始,到来年春天,家乡雨水少的季节,小溪一般都是干涸的。多雨的季节,小溪才是真正的小溪。雨一落,小溪里就有水了,整个村子就鲜活起来。

  村里人管这条小溪叫西沟。每年过了春天,村里人就把棉袄、棉裤、被子、褥子等拆了,就等着西沟发水的日子。

  村子四面环山,小溪上游在西山和北山之间,下游绕着北山行走。山上有数不清的山泉。大雨过后,大大小小的山泉就活了。山泉顺着山势往下流,许多便流到了西沟里。西沟的水非常清,甚至可以直接饮用。我小时候在西沟玩耍,就常喝里边的水。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比城里卖的矿泉水还要甘甜。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有的挎着篮子,有的背着筐,还有的挑着挑子,里面装满了衣物。家里有小孩子的,把小孩子也带去玩耍。来到西沟拐弯处往上一点儿的地方,大家把所有的负累都卸下来,轻轻地伸个懒腰,就像卸下了千钧重担,全身都轻松起来。沿着小溪,找到自己满意的地方坐下来,脱了鞋,卷起裤腿,把双脚放在水里,开始洗衣物。

  西沟的水里没有鱼虾,没有水藻,偶尔从上游漂下来一两片树叶,在水底的石头上映下淡淡的影子。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清亮,那么透彻。岸上的小路边小草嫩绿嫩绿的,养分最足。时不时地,有蚂蚱从草丛里跳出来,小一点的孩子就在满是蚂蚱蹦跳的地方玩耍。

  大姑娘小媳妇们一边洗衣服,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着,大一点儿的孩子便约了小伙伴,顺着小溪往上去找乐子。小溪的水很浅,最深的地方也只能到八九岁孩子的心口窝。大家就在这样的地方游泳,在水里扎个猛子,比一比谁憋气的时间长,练一练狗刨式的游泳,根本不用担心淹到。七八个孩子在水里闹,水珠蹿起老高,有一次甚至因此看见了彩虹。

  小溪源头处,有一大片桃林。有一些早熟的桃子,比如一种叫四月鲜的,阴历四月就成熟了。初夏时节,这片桃林中也有能吃的桃子。孩子们到了这里,最先想到的就是到桃园里偷桃子吃。

  清清亮亮的小溪就这样伴着小孩子流过整个夏天,流过整个童年。秋天雨水少的时候,小溪就慢慢瘦下来,躲进石头的缝隙里,等待来年春雷的召唤。这让只有秋季和冬季才回老家的游子,只能在梦里与那一溪欢笑相会。

前世是鸟(散文)
类型文学方兴未艾(文学新观察)
一溪乡愁(散文)
右丞诗境绝冲和(诗词赏鉴)
《寻找平山团》讲述抗战故事
邓一光城市小说饱含人文底蕴
责编:杨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