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离不开月饼这一元素,月饼是中秋的一大符号。
月饼,本是一种美味的面饼,随时可以做,随时可以吃,为何非要盯着中秋节来加工、买卖,享其美味?为何要称之为月饼?这些问题,专家们尽可以充分探讨。在百姓看来,它有圆的外形,与中秋之月的外形契合,寄寓团圆、美满之意,这也正是中秋节的主题;它以面、糖、油、肉、蛋等为原料,总体味道或甜或咸,既体现当下生活的殷实,也寄托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可以说,中秋的节日氛围首先是由月饼的加工和买卖烘托出来的。从城市到乡村,商家早早就开始推销月饼,月饼总是被摆在显眼位置,这些情景被电视、报纸报道,提醒人们中秋节就要到了。过去,家乡的人们要自带面、油、糖等原料,请人家打月饼。现在怎样了?家乡的朋友说,今年自己打月饼的人还是很多,县城里大大小小的月饼加工铺子,中秋节前一个月就忙开了。
月饼是亲情友情的纽带。买月饼也好,打月饼也罢,真正吃进自个儿肚里的月饼并不多。近年来人们注意饮食健康,讲究低油、低糖、低盐、低脂,许多人不敢放开肚皮吃月饼。但是,过中秋不能没有月饼,不但自家要吃,还要送给亲戚朋友,老例还在,老礼还讲。朋友说,他家打了100多个月饼,大部分送出去了。你送我送,亲朋走动,月饼旅行,亲情交流,可谓中秋一乐。
月饼寄托着游子的乡思。远离家乡的人,无论身居何处,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中秋盼团圆。思亲的一种表现,就是想吃家乡的月饼。当今时代,商品大流通,网购大发展,什么味道的月饼都能买到。可是口味是从小养成的,家乡的味道总是令人难忘。家乡的月饼,即使包装很简单,卖相不好看,也挡不住游子的馋。
月饼也见证时代的变化。老家人自己打月饼,过去用的是烧块煤的大火炉大铁鏊,现在用上了电烤炉;过去的月饼模子,得用力才能把月饼磕出来,现在的气压模子省时省力,这是制作工艺的变化。过去人们爱吃油大、糖多的月饼,现在低糖、无糖的月饼受青睐,这是消费观念的变化。前些年,月饼卖天价,一些单位用公款买月饼,某些商家趁机在月饼中偷工减料,大搞过度包装、搭卖其他贵重物品,这两年中央狠刹歪风邪气,出台“八项规定”,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大为好转,月饼价格亲民了,质量提高了,老百姓伸出了大拇指。
月饼的意蕴,越品越有味。中秋佳节吃月饼,这一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怎么能丢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