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

侗族人常说,侗族有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为了让鼓楼建造技艺传承下去,75岁的陆文礼正在修订自己用心血写就的手稿《侗族鼓楼建筑施工设计图册》。

陆文礼与侗族鼓楼(传承人)

余学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25日   第 10 版)

  陆文礼在工作。

  陆文礼和陆培福建造的侗族鼓楼。

  名播海外的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侗寨。寨中有一座鼓楼叫礼团鼓楼,它已经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是肇兴层数最多的鼓楼,共13重檐,从设计到建造都出自陆文礼之手。游客常纳闷:为什么肇兴最好的鼓楼要请纪堂侗寨的师傅来修建?说起来故事就多了。

  陆文礼的家乡是黎平县纪堂侗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侗族地区有句民谣:“花桥师傅在三江,鼓楼师傅在纪堂。”它道出了纪堂侗寨鼓楼墨师的名声,杰出者以陆培福和陆文礼为代表。陆培福是陆文礼的舅舅,他们俩既是舅甥关系,又是师徒关系。1961年,陆文礼初中毕业,就到当时已经远近闻名的陆培福那里拜师学艺。3年后,陆文礼就已出师并独立掌墨施工。他们师徒的杰作纪堂鼓楼,如今已经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内古建筑家们当作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研究标本。

  如今,在中国第一侗寨肇兴古镇、深圳锦绣中华的民族风情区、北京亚运村民族风情园等处,都可以看到陆文礼精彩的侗族鼓楼代表作。陆文礼创造了侗族鼓楼建筑史上的很多个“营造之最”——建造了当今最高的木质结构鼓楼,即46.8米高的从江县城从江鼓楼;第一个把侗族鼓楼修建到城市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金泉湖公园);第一个把侗族鼓楼建到北京亚运村民族风情园……这众多第一中,以其编撰的第一本《侗族鼓楼建筑施工设计图册》最有影响。

  自古以来,侗族鼓楼的营造没有图纸、没有教程,掌墨师一根丈杆走天下,技艺传承完全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陆文礼厚达数百页的3卷本《侗族鼓楼建筑施工设计图册》,改变了侗族鼓楼建筑长期以来不制图施工的历史,使侗族鼓楼建筑技术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1985年我进凯里市修建第一座城市中的鼓楼,当时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专家就鼓励我搞出一本鼓楼建造的设计图册来。”回忆往事,陆文礼仍然很激动,“1986年12月,我以一座15层檐串尖单宝顶假八角型鼓楼为例,开始摸索鼓楼建造的图纸设计和绘图。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到1987年6月底,满满3本图册的设计制作终于完成,并交给贵州省设计院总工程师李多扶等古建专家审阅。1990年,深圳锦绣中华民族风情区要建贵州鼓楼,就开始使用我设计的图纸施工了。”

  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变角鼓楼”技法是陆文礼与其师傅陆培福的得意之作。他们以传统的平面四角鼓楼为蓝本,大胆创新,创造出四角变八角重檐攒尖顶的新型侗族鼓楼。“变角鼓楼”的诞生,是侗族鼓楼技术的革命性变革。这一技法后来被古建专家称为“加假柱变换立面的鼓楼建筑技法”,陆文礼是“变角鼓楼”建筑技法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如今,“变角鼓楼”已经成为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主体。

  鼓楼是侗族典型的文化符号之一,整个建筑只凭着一根丈杆、一把直尺、一个墨斗盒,就将成百上千错综复杂的木梁、柱、椽、枋、板等材料不用一钉一铆衔接起来,其工艺堪称一绝。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文礼也于2007年获得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

非常好声音
白重恩 央行智库新成员(当代英杰)
四十五载游艺海 深情歌声献故乡
陆文礼与侗族鼓楼(传承人)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