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52岁的白重恩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新委员。白重恩从哈佛大学毕业,在海外工作数年,2004年受邀回国工作。现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是一位在业界卓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数学新秀转行学了经济学
1979年,未满16岁的白重恩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数学。那时,数学是非常吃香的一门学科,陈景润、杨乐、张广厚都是名噪一时的数学家,而白重恩数学成绩又非常之好,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读数学,毕业时还荣获了郭沫若奖学金。毕业后,白重恩考入中科院数学所读研究生。当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访问中科院时,在老师的安排下,丘成桐和白重恩进行了一番交流。后来,尽管研究生还没念完,白重恩便在丘教授的推荐下出国留学。
丘成桐或许没想到,这样一位被他赏识的数学新秀,到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见到他的第一面,说的却是要改学经济学。不过,丘成桐还是非常大度地包容了他,并且建议他先从统计学起。两年后,拿到数学博士学位的白重恩仍然一心要改学经济学,最终考进了哈佛大学并于1993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当记者问起白重恩转行的原因,他向记者回忆了一段小时候的经历:上世纪70年代,他跟随父母下放苏北,在淮阴农村时,有一年,当地里的麦子已经绿油油一片的时候,上级忽然要求翻铲麦子改种水稻,给农民带来很大损失。经济管理政策对于实际生产的影响,令年幼的白重恩印象深刻。进入大学后,白重恩对经济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其实回顾起来,中国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大潮,使得经济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吸引了很多人才转行投入其怀抱,比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同样也是由学数学改行的经济学家。
被赞也被骂的经济学家
2004年,白重恩回国,正式到清华大学任教,当时的研究领域主要为激励机制和公司治理。
谈到为什么回国,白重恩说,在哈佛时,他研究过日本和美国就业政策的异同以及后面的深层次经济因素,也研究过与中国经济有关的问题,但那些都是在大洋彼岸远远地观察中国,他希望深入中国经济的实践,用自己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得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1年间,虽然白重恩总是给人一种谦谦君子的感觉,但对于经济研究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坚决。梳理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他对国企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收入分配、经济结构转型、户籍制度、公共财政税收等领域的问题均有研究。
除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的身份,白重恩还拥有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百人会成员、“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等种种头衔,并于2011年作为非中共专家在北京市挂职锻炼,当时的职位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在诸多经济领域,他研究再研究,献策再献策。他曾被评价为“说任何话都有自己的研究基础”,也曾在2012年被评为“最受网友关注的经济学家”之一。
2011年,白重恩应聘担任了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个委员是他自己“争取”来的。在此之前他在医改领域不算知名学者,所以最初并不在受邀专家之列。但是白重恩非常关心医改政策,并且与钱颖一教授一起,组织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早在2006年即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研究报告。正是这份扎实的报告,使得他们进入了被邀请参加讨论的专家行列,他们的报告在最终出台的医改方案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的研究成果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中得到了部分体现。他呼吁降低社保缴费率,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目前,失业保险费率已经开始下调,工伤保险费率和生育保险费率也将分别结合工伤保险行业的差别和生育保险的有关规定,总体上予以降低。这些改革的推进,令他觉得欣慰。
11年来,白重恩因为呼吁降低社保费率被人赞过,也因为呼吁改善公务员工资结构、却被简单地解读为给公务员涨工资,而被批评过。不过,白重恩自己很坦然,因为他的建议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
履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7月中旬,白重恩参加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2015年第二季度例会,这是他履新后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
开会前,他特意与业内人士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了解大家的想法,并且仔细阅读了相关材料,做足了功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对成员的选择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在6月15日的换班中,钱颖一、陈雨露、宋国青的任期已满,经国务院批准,白重恩与樊纲、黄益平一起,被任命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白重恩曾说,“中国需要世界一流的经济学”“金融学研究要扎根中国”。作为经济学家,白重恩说他其实有很大的压力:“如果你说出来的话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就要格外深思熟虑。”
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新岗位上,白重恩希望自己能更好地实践30多年前负笈留学时的愿望——“很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