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24日 星期四

看山看水思乡愁(旅游漫笔)

沈屹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24日   第 07 版)

  在古诗词中,看山看水思乡愁,一花一草系乡愁,一鸟一虫诉乡愁,皆是情之所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物我两忘,物我相融。而对亲人、爱人、友人乃至家国的热爱,魂牵梦绕,或壮怀激烈,或晓风残月,直抒胸臆,使美丽旖旎的乡愁,更沁人心田,动人心弦。

  一脉乡愁系亲朋,一枝一叶总关情。

  悠悠乡愁系于遥远故乡的至爱亲朋,深深思念缘于挚爱的父母妻儿。思亲是乡愁的根,滋生出茂盛葱茏的情感枝叶,使咏叹乡愁的诗句,由于增加了人的因素,一枝一叶,一事一物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使得对乡愁的咏叹更直接,更动人,更永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老母亲对行将远行的儿子的牵挂,一针一线缝在儿子的衣衫上。密密缝,是母亲殷殷不舍;恐迟归,是母亲盼儿归来的一腔期待。诗句平白,因情真意切成为千古绝唱。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充满热爱之情的乡村生活图画。茅檐、小溪、青草因为有了翁媪、大儿、中儿、小儿而变得亲情脉脉,温馨恬美;一家五口也因为置于茅檐下,小溪边,青草地,其乐融融。亲情,融入乡愁惹人醉。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家乡明月,照着故居老屋的小木窗,思乡梦里,走出亡妻的倩影。“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纵使无声,却道出痛彻肺腑的思念。爱情,融入乡愁更加动人。

  中华大地重情重义。友情融入乡愁就成为一杯醇厚的美酒。“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春日里,李白行将离别,忽闻好友送行的歌声,牵住了李白前行的脚步。猛然发现,奔流的桃花水纵有千尺之深,也不及朋友依依送别的深情。托物言志,以水喻情,友情化作缕缕乡愁,绵远悠长。再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道尽离别的惆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语道破心心相印的深情厚谊。托乡愁而言友情,将友情浸入乡情,情淳诗美。

  在古诗词中,亲情、爱情、友情就这样伴随着乡愁融入我们的民族情怀。读古诗词的最高境界,就是家国情怀,悠悠乡愁升华为爱国豪情。“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两度北抵燕山抗击胡虏,足迹遍及塞北江南。老来归乡,秋夜一觉醒来,眼前却是祖国的万里河山。爱家、爱乡、爱国从来是一脉相承。因此,岳飞凭栏处眺望故乡家国,才会壮怀激烈,才会发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呼唤;才会陡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万丈豪情。怀揣爱国之情,也才会使苏轼聊发少年之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除了豪迈,国恨家仇还使悠悠乡愁化作无数婉转低回的诗句叩击我们的心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这种诗歌移情手法的运用,将诗人的悲愤之情抒发得更淋漓尽致。

  就这样,乡愁凸显爱国之情,在古诗词中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英雄情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足以激荡人爱国情怀的诗词连同让人不能忘却的乡愁,留在中华儿女的心间。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样的育人理想在我们倡导的古诗词的学习吟咏中会取得成效。古诗词,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走进古诗词那美丽的乡愁,我们的身心也将美丽起来。

看山看水思乡愁(旅游漫笔)
中国走进“旅游+”(走进“旅游+”①)
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举行
汝州创意女性游
方城老姐妹的“虎头生活”
庐山妈祖起苍茫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