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与过去需要实地走进纪念馆才能触摸抗战历史,目睹先烈英雄事迹的形式相比,如今,网友们仅需轻轻滑动指尖,便可亲临宛平城,感受抗战的烽火硝烟。
8月15日,“抗战纪念馆”APP正式上线。此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抗战类数字博物馆等也先后建立。移动互联网时代,抗战纪念从单纯的线下参与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模式。
轻触指尖 领略抗战历史
“一开始只是因为好奇,想知道这么大的纪念馆怎么放进一个小小的APP里,但使用过之后,感觉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学习抗战历史。”下载了“抗战纪念馆”APP的陆小姐对本报记者说。
而把抗战纪念馆移入手机,也成为这一APP的最大亮点。
打开软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铜铸浮雕图像“血肉长城”,上书“序言”二字。点开“序言”,则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纪念馆”)序厅的陈列展览详情,不仅有细致的文字说明,而且配有精美的展览图像。此外,在界面下方,还设有收藏、转发、点赞和语音讲解四个功能键,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线上交互功能,更为其带来了与实地观览无限接近的视听体验。
除了“序言”之外,APP中还包括“民族危急 救亡兴起”、“抗战灯塔 中流砥柱”、“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等八大模块,分别对应了“伟大胜利”大型主题展览的八部分内容,全景式展现了中华儿女14年浴血抗战的历史画卷,使用户仅需滑动指尖,便可浏览丰富多彩的抗战文物、抗战图片和抗战故事,轻松了解那段纷繁复杂的抗战历史。
此外,APP首页下方设有公告资讯、地图导览、场馆介绍、文化产品、扫二维码5个菜单键,并内置了票务信息、游览须知、交通指南等服务讯息,不仅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抗战纪念馆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和最新资讯,而且方便其查询、设计游览路线,具有较为完善的导览功能。
足不出户 参与抗战纪念
抗战纪念馆手机APP的上线,只是如今方兴未艾的网上纪念抗战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网民随时随地了解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去年6月,抗战纪念馆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58件精美藏品亮相网络,并附有语音讲解,观众登录百度百科即可观看展览。这个数字博物馆上线仅仅一个月,网站点击量已达1500万次。对比实体纪念馆每年70万左右的参观人数,数字博物馆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抗战主题的网络宣传,通过网络新媒体还原历史真相、宣传和平正义、弘扬抗战精神,从去年3月开始,抗战纪念馆与首都互联网协会一起联合新浪、网易、凤凰等多家主要网站,在其历史、新闻等频道推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并策划了一系列专题,从不同角度纪念抗战。
在凤凰网历史频道“先辈的记忆”专题之“大家晒抗日图片”栏目中,有一组“老飞行员晒自己抗战留影”的照片,其中有一位名叫陈允瑞的飞行员,他曾驾驶飞机在日本人的头顶扔炸弹。后在一次夜航训练时,因驾驶飞机出现故障,陈允瑞全身被严重烧伤。而在网上展出的图片中,他用留下终身残疾的手,拿着自己身穿黄色空军飞行服的军装照,让人感叹不已。
另外,在专题的评论互动栏目中,网友们纷纷缅怀抗战英烈,抒发爱国情怀。比如网友“气吞万里如虎62”所写的“向抗日战争期间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敬!忘了历史就是背叛,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就更加无耻,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得到其他网友的积极响应,收获了一百多个赞。
对此,抗战纪念馆馆长沈强表示,依靠网民提供展品是网上纪念馆一个显著特点,希望通过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亿万网民能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的筹办者、建设者。
线上线下 传承抗战精神
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的抗战纪念活动相较于传统形式,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快速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对此,中央党校李庆刚教授告诉本报记者,网上抗战纪念活动,作为一种新形式和新途径,是对线下抗战纪念活动的有益补充。“‘抗战纪念馆’手机APP的发布,能够以其特有的交互功能,最大限度吸引年轻人使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抗战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互联网平台上纪念抗战很有互动性,容易让年轻人产生兴趣。一方面,我可以足不出户看到各种有关抗战的历史资料及纪念馆藏品,另一方面,我也能把亲身到达的现场和亲眼所见的物件拍照上传,与其他网友分享。”中国政法大学学生陈康讲述了自己网上纪念抗战的体验,分享内容、交流互动在他看来是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
部分专家还表示,当前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所谓的“历史解读”,各种观点鱼龙混杂,一般大众很难分辨其真伪,而掌握大量历史资料和真实记录的抗战类纪念馆涉足互联网,在拥有众多受众的平台披露史料,将更加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使更多民众在了解真实历史的同时,端正社会历史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