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8月18日 星期二

集聚15位传承人 打造北京财神店

南锣鼓巷的非遗范儿

刘轶轩 吴 倩 侯冰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18日   第 05 版)

  图为市民在南锣鼓巷参观非遗展品。
  阎 彤摄

  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南锣鼓巷,日前正式“牵手”非遗。随着一家非遗基地的落户,15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将在这里展示传统技艺、弘扬传统文化。今后,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有望参与进来,共同为南锣鼓巷增添一抹“非遗范儿”。

  8月14日,南锣鼓巷人声鼎沸,但有一家店显得与众不同,用红色漆成的门框格外引人注目,招牌上黑底金字写着“北京财神”四个大字。“这是一家以‘北京财神’为主题的非遗体验基地。”南锣商会会长徐岩介绍,基地由北京15位非遗传承人共同打造,这15位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包括雕漆、蒙镶、泥塑、脸谱等等。

  “来我们这里的都是爱好传统文化的人,他们可以在这里参观、学习,由我们提供地点、艺术品和指导老师。”徐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们还在做一个非遗大讲堂,地点就在一楼的教室,邀请非遗大师来讲,市民可以免费来听。”

  徐岩介绍,除了非遗大讲堂,一楼还有一个老木匠博物馆,专门展示关于老北京的物件,供大家参观,由“叫卖王”阿龙担任馆长。“阿龙就喜欢老北京民俗。”徐岩指着展示柜里的展品说,“他收集了很多物件,但就是没地方展览,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我对‘非遗’的理解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玩意儿。”阿龙说,“我们家5代人在南锣鼓巷附近生活了300多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有感情。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把这里的根留住,把文化传出去。”

  阿龙认为,游客来北京游玩,最想接触的就是老北京的胡同文化,而这正是自己的喜好和专长。借助南锣鼓巷的这一非遗体验基地,阿龙想把自己30多年收藏的20多万件物件全都展示出来。

  对于阿龙的想法,蒙镶传人吴中凤表示十分赞同。“其实,这些老北京的物件在80年代以后就开始渐渐消失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些东西。如今有这么一个展示的窗口,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接触蒙镶,这就是我想要的。”吴中凤说,手艺人们单枪匹马地走过来很不容易,现在大家合办这样一个文化基地,也算是“抱团取暖”。

  “南锣鼓巷人气这么高的地方,应当是首都的窗口、北京的名片。如果没有一位非遗传承人进来,我觉得是一个缺憾。所以,我们这些人决定凑在一起,做这么一件事。”徐岩说。

  除了现有的15位传承人,另有11位非遗传承人将成为第二批进驻南锣鼓巷的手艺人。“我们还想把天津和河北的非遗传承人也吸引进来,在文化领域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徐岩说。

走京华英雄路 寻抗日爱国情(北京城的抗战记忆·走进名将胡同)
南锣鼓巷的非遗范儿
北平沦陷的那一天(历史名人话京城)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