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18日 星期六

读者畅谈“我与海外版”——

一份情缘 一生挚友(我与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8日   第 06 版)

  一报解百忧
  朱丞作

  感恩海外版

  我读《人民日报海外版》,喜欢靠在沙发上,听着莫扎特的音乐细细品读。读得多了,慢慢就熟悉了各个版面及栏目的特点,思考一旦成熟,就给适合的版面写稿。几年下来,不知不觉已在海外版上发表了60多篇稿件。由于成绩突出,我被任命为地州党报负责人。我把发表的文学作品复印件寄给云南省作家协会,得到的答复是:光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的文章就够格加入省作协了。于是,2000年我加入了省作协的行列。

  海外版给我的帮助和启发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报刊,我与她也结下了永远剪不断的情缘。

  [云南] 朱法飞

  

  与编辑记者情谊深

  我曾参加海外版召开的笔会,从而与海外版的编辑记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与他们的接触、交往中,我发现他们不以大报的编辑记者而清高,而是谦虚谨慎、善解人意。他们非常敬业,认真修改每一篇稿件,并主动与通讯员、作者沟通,培养了一大批作者。我就是因为得到海外版的鼓励和影响,而养成了坚持写作的好习惯,以此活跃文思,跟上时代的节拍。

  [浙江] 程秋生

  

  千言万语叙说不完

  看到海外版为创刊30周年举办“我与海外版”征文的消息,我顿时心绪如潮。我想起对她的“一见钟情”;想起在订报单上把她放在第一位;想起历次的投稿;想起她像恩师一样,激励我实现作家梦……忆思近30年来我与海外版的情缘,真是千言万语也叙说不完。因此,我的征文稿写了好几遍,都觉得没有写好。我渴望在海外版创刊30周年大庆之时,表达我的感恩、感激之情,表达我的一片心意。

  [浙江] 张谷清

  

  新媒体快马加鞭

  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主流阵地,海外版融严肃性与可读性为一体,服务海内外读者,在海外华侨华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确立了“中国对外开放最具权威的中文传媒”之品牌价值。

  我欣喜地看到,海外版加快从单一纸媒模式向集约型、多元化发展转变。海外网、“海客”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建设快马加鞭,这些在“海外版”基础上培育出的新媒体品牌,以即时性、互动性、国际范儿的资讯传播方式,更加密切了与读者、客户的互动交流,成为实现受众稳增长、纸媒调结构的生力军,同时也反过来烘托了“海外版”这张显赫的报业名片。

  [浙江] 方令航

  

  游子的“娘家人”

  我喜欢海外版,是因为她办得好、办得与众不同,具有独家风范与魅力。每年订阅报刊,海外版总是我的首选。

  身居异国他乡的人,看到海外版如同见到了娘家人,感到格外亲切,有游子回归的感觉。儿子刚到美国,就给我打电话说,在岳父家看到一份海外版,是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赠阅的。我十分欣慰:儿子不会孤单了。我叮嘱他,要珍惜这份报纸,有报必读。在海外版上了解国内大事、党的方针政策,不管走多远,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所遵循,不至于迷失方向。儿子连连说:“我知道,我知道。”

  [河北] 郭洁娴

    

  她的鼓励 我的动力

  2004年,当我为了完成老红军陈靖的遗愿,独自一人重走长征路大获成功时,《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南京军区军官重走长征路》为题报道了此事;2005年,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又单闯万里长城,海外版再次予以报道。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在传播红色文化和正能量的征程上越走越带劲。如今,我已实现了独访长江、长城、长征、运河和边关的“五长”目标。

  [江苏] 练红宁

  

  一家三代 感谢有你

  我的父母都是归国华侨,一直保留着读书阅报的习惯。1985年,当父亲得知以华侨华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正式创刊时,他兴奋不已,连说“好事好事!”后来,阅读海外版就成了他们老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和妻子先后在几个地区、几家科研院所工作,但从来没有中断过订阅海外版,而我们的女儿大学毕业后,考进了省外事办,她的工作和学习更是与海外版相伴相随了。

  [安徽] 洪云钢

  

  特殊的生日礼物

  2007年11月15日是我60岁生日。到了下班时间,孩子们陆续地回家了,堂屋里一片欢声笑语,女儿买来了生日蛋糕和葡萄酒,儿媳买了帽子和衣服,儿子则从包里拿出一张邮局的收据单。他说:“老爸,我知道您喜欢读书看报,现在退休了,我给您订了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给您的生日礼物吧。”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份礼物,因为我在职时是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又是个业余写作者,经常给海外版投稿,对海外版有特殊的感情。一转眼,我们家已自费订阅了8年,海外版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江苏] 曹乾石

  

  海外版,我的大学

  我无缘上大学。自费订阅海外版,就像进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学政治、学文化、学外交、学新闻等。海外版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她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令全世界人民瞩目的成就,传播了正能量,发出了中国好声音。

  我喜爱海外版,一直自费订阅,细细品读后还分类收集。像2011年的“我与海外版”栏目、为创刊30周年举办的“我与海外版”征文,我全都收集齐了,装在一个大布袋里,常常“温故而知新”。

  [安徽] 王昭先

  

  海外版,我珍贵的藏品

  在我川南老家的柜子里,珍藏着几摞《人民日报海外版》,因时间久远,报纸已变得全身发黄。父母觉得没用,劝我卖掉,只有上大学的妹妹知道我的心思,还从远方带来樟脑丸放到柜子里。

  这些报纸是我十多年前唯一的精神食粮,因沉醉于文学,我对“副刊”版尤为喜爱。后来,我调到宣传部工作,得以和海外版天天见面,并以此作为自己最好的老师,而那一摞摞发黄的海外版,在我心中仍是那样珍贵。

  [四川] 刘传福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187))
一份情缘 一生挚友(我与海外版)
“不遑”的用法(语文信箱)
如何办理离婚(领事服务)
期数:361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