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27日 星期三

品京城美食 赏传统工艺

北京故事讲述双城友情

——柏林亚太周聚焦北京地坛庙会

本报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冯雪珺 郑 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27日   第 05 版)

  德国游客在了解雕漆工艺。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图为德国民众学习制作中国结。
  韩 旭摄

  两个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两座牵手二十一载的友好城市,两个承载着东西方文明的现代都市,两个始终保持对话的大国之都。北京与柏林,在亚太周上,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同一个故事,一个东西方文化再次相逢、交融的故事。

  继“智慧城市创新生活”北京主题论坛在柏林引起高度关注后,“地坛文化庙会”再次成为柏林亚太周最大亮点。活动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和东城区共同主办,包括“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和“中国美食节·北京品鉴”两个板块。它也成为了本届柏林亚太周上德国民众参与度最高的活动。

  非遗展示:

  接续文化传承传统绝活

  5月21日-23日,柏林马灿世界公园中国园开启北京非遗、民俗和美食展示。中国园又名得月园,是欧洲最大的中国园林。马灿世界公园高级经理贝亚特·罗伊贝尔说:“1994年当时的柏林市长从北京考察回到柏林时,带给了马灿世界公园一个礼物,那就是中国园。自2000年正式开放以来,它已经成为世界公园最受欢迎的一个主题公园。这里的一石一木都是从北京运来的。”

  柏林夏洛滕堡-威尔默斯多夫行政区区长莱因哈德·瑙曼说:“去年是柏林和北京建立友好城市关系20周年,我随柏林代表团去了北京。中国园是北京送给柏林的礼物。今天,我在这里亲眼看到中国的文化遗产,感受到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

  这次活动也是地坛文化庙会世界行的一站。除了大受欢迎的“魅力北京·激情冬奥”图片展外,10名非遗大师还在现场制作了京味十足的传统手工艺品,如被称为“燕京八绝”、讲究“平金打籽”的京绣、曾用于皇家饰品制作的花丝镶嵌工艺等。

  内画鼻烟壶展台前,内画师高东升正在现场展示“内画技术”,即将勾描笔伸入小小的玻璃鼻烟壶瓶内作画。鼻烟壶本身是舶来品,从西方传入到中国。内画则是一门中国特有的技艺。买下一对现场创作的鼻烟壶的赫尔默·施密特对本报记者说:“我在很多年前去过中国,在北京待过一个星期。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和民间艺术,然而这还是我第一次见识到这种绝活儿。我的妻子也很喜欢中国,这对鼻烟壶我俩一人一只,好好收藏。北京还有很多我没见过的民间工艺,我们夫妻俩一定还要好好去一次中国。”

  老北京美食:

  打开文化味蕾

  5月24日,柏林海洋酒店自助餐厅内,红灯高挂,丝竹悠扬。北京美食节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北京便宜坊的烹饪大师们给德国民众带来了驴打滚、凉糕、艾窝窝等老北京小吃,乾隆白菜、芥末鸡丝、酸辣黄瓜等凉菜,以及软炸大虾、糖醋鱼块、焦溜丸子、银耳羹、炸酱面等美食。便宜坊公司产品研发推广事业部副主任王朝辉对本报记者说,烹饪这些老北京经典的各式菜肴,是为了让德国民众近距离体验北京传统美食,增加兴趣和了解。

  餐厅的另一侧,一名德国厨师正在往烧麦皮里头加肉馅。这是便宜坊的都一处烧麦传承人在现场制作五彩烧麦。每个烧麦上有红、黄、黑、绿、蓝5种颜色,对应奥运五色,象征着世界和平与团结。北京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五色烧麦是烹饪界的“申奥广告”。小小一个烧麦,可把德国厨师难得满头冒汗,直呼难度太大。

  从外地来柏林旅游的屈恩先生目不转睛地观看烧麦制作,好奇地询问它的历史渊源。他说,自己虽然多次去中国旅行,但每次都觉得意犹未尽。这次得知北京美食节即将举行,他特意延后了自己的行程,为的就是要尝尝地道的“北京味儿”。

北京重污染天数降四成(聚焦京城)
西瓜上演“大比拼”
五月的北平(历史名人话京城)
北京故事讲述双城友情
近三千项科技成果解城市难题
大红门三万商户四年内迁河北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