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不到100天,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就突破了百亿元人民币大关,中国电影市场的产值已经达到一天一亿元。是什么使中国电影市场快速扩容,使观众的消费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影院建设的急遽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的全面进入。华策、小米、百度爱奇艺资本融合;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优酷土豆;腾讯与华谊兄弟联姻,这些联合行动说明,互联网之于电影产业,不再仅仅是营销宣传平台,而是由外而内,由下而上,对电影产业链的发行、制作、创作、资本以及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和重建。
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互联网和电影的关系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多个论坛以此为主题进行,吸引了互联网、传统电影产业以及周边行业的许多人士。他们各抒己见,唇枪舌剑,时有激烈交锋。
互联网怎么帮IP孵化成电影?
IP(知识产权)是去年和今年影视内容产业的热词。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纷纷走上内容IP化的道路:围绕一个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电影等核心IP,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贯穿游戏、出版物、电商、动漫、APP等多种产品的新生态。这两年市场大发展,每一家电影公司都需要项目,找现成IP是一条捷径,网络小说、网络剧等被观众热捧的IP改编成电影的成功案例也特别多。合一影业总裁朱辉龙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众会寻求与己契合的标签,这是推动IP成熟化的受众诉求。IP产业化的核心在于其是否代表了某一种价值观,有没有足够多的粉丝认同这种价值观以及是否具备持续走下去的生命力。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实验和培养平台,可以把好的文字、歌曲乃至于漫画逐渐孵化成大电影。
互联网会让影院消失吗?
中国电影市场的盗版现象目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整治,习惯于免费从互联网获得资源的人们,正慢慢建立版权意识,逐渐培养起付费看电影的习惯。爱奇艺CEO龚宇曾提出一个大胆的预测,将来实体影院会消失,所以爱奇艺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网络影院建设。现在,爱奇艺平台只需一个月不到20元的会员费就可以让会员从六七千部中外影片中任意选片。国产新片从院线下来到网络平台播放,过去一般要间隔一个月左右,现在能够做到30%至40%的国产大片下了院线第一时间在网络平台播放,而且付费播放量极高。爱奇艺影业李岩松表示,接下来要做的是这个“窗口期”是否能够进一步缩短。
互联网是传统电影产业的魔鬼吗?
“互联网可能会给传统电影业带来巨大灾难,从天使变成魔鬼。”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赵军的观点振聋发聩。眼下,观众从互联网选座购票的比例保守估计为40%,激进一些的估计甚至达到60%,票价往往低至19.9元甚至9.9元,和最低限价之间的票额差价由互联网公司补给影院。所以,赵军认为,互联网公司必须遵守与传统电影行业的契约和信用,如果互联网公司大量贴补电影票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传统电影业的数据和流量,或者互联网公司对院线和底层发生大量延期拖付,就会从天使变成魔鬼,从功臣变成罪臣,而这对中国电影产业将是巨大灾难。
互联网真能帮着填满“死座位”?
“互联网对电影不是颠覆而是服务。”美团网CEO王兴认为,不管此前的团购还是现在的各类购票APP,只是将原有的线下服务移植到线上,利用低价促销手段占有了已有存量市场中的份额。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加速已有受众的决策过程。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接近300亿,但影院上座率只有大约15%。解决这一困境的主要方式就是填满那些无效的“死座位”,而团购只能治标,治本则应该靠搜索引擎,通过技术手段,挖掘潜在用户,捕捉、刺激模糊需求,让更多的用户走进影院,盘活“死座位”。比如作为信息与服务入口的百度,借助大数据优势,可以快速将用户的每一次点击“翻译”成实际需求,将隐性用户转换成实际用户。如果用户搜索“高圆圆”,百度即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LBS智能推荐,为其推送附近影院上映的高圆圆大片。
互联网是否扰乱了电影的传统定价体系?
曾参与制作发行《叶问》、《小时代》等电影的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认为,互联网作为宣传、播放平台对传统电影公司提供很大支持,但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她表示,通过互联网购票已经成为超过半数以上观众的选择,而国内售票网站为了相互之间竞争,大打价格战,把上下游扯入战争,干扰了上游定价和院线排片。她还呼吁,内容为王,传统行业应该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定价和排片体系,杜绝单一的买断式版权售卖,引入分成模式。
尽管存在着争议和分歧,但无论主动承认也好,被动接受也罢,各界人士公认: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无所不在,与传统电影产业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且因为电影的龙头效应,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互联网进军文化娱乐行业的首要领域。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为电影产业提供技术手段,而是通过融资、并购和战略合作,迅速改造着传统电影产业的格局。“互联网不能保证电影制胜,但是电影业如果不懂得互联网,则很难获得大胜。”朱辉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