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海外中餐馆:

从“杂碎时代”到“文化时代”

张红 刘丹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29日   第 06 版)

  你吃了吗?这是多年来中国人最常用的问候语。饮食文化不仅是国人关心的话题,也是走出国门的华人所热心的事业。

  日前出版的《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5)》(餐饮蓝皮书)指出,赴海外开店的餐饮企业不断增多。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最新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目前海外中餐馆已超过40万家。在未来,中餐文化在海外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新变化,并保持这股良好的势头呢?

  新形势 亟须突破“瓶颈”

  数据显示,海外中餐馆目前在东南亚地区分布最多,约有7万家。欧美地区也是中餐馆的主要聚集地。在美国,中餐馆已有百余年的经营历史。此次,餐饮蓝皮书显示,美国现有5万多家中餐馆,从业人员的数量约30多万。

  “现在技术进步了,食品原料更丰富了,民间交流也多了起来。海外的中国移民越来越多,市场需求更大了。外国顾客也常来排队购买。”全美餐饮联盟常务副主席、芝加哥华人中餐馆业主胡晓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将中餐刚走出国门的“求生”时期称为“杂碎时代”,那时的中餐外卖店或快餐店大多是小型家庭式。而新形势下的中餐馆多为规模化的连锁店,“无论是餐品还是服务,都比‘杂碎时代’要提升了几个档次”。

  海外中餐业虽已初具规模,但仍有“瓶颈”亟待突破。近年来,除却经济危机的冲击,对当地食品安全、劳动用工、海关报关等法律知识的不甚了解,也影响了华侨华人的经营。而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短缺更是制约中餐企业扩大发展的一大障碍。

  “修炼内功” 打好文化之基

  眼下,中餐业在海外的发展仍需大大提升“功力”。众多中餐馆华人业主都认为,餐品的质量及中西结合的服务是海外中餐业需要进一步修炼的“内功”。食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只有达到了当地的食品安全标准,才能保证招徕到更多的顾客,改善中餐馆的整体形象,进而提升海外中餐馆的品牌形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向国际展示的一个窗口,中餐首先能打动和说服顾客的基础便是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而在“修炼内功”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华人业主也体会到了繁荣中餐业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流企业做的是产品质量,二流企业做的是服务,一流企业做的是品牌,而超一流企业则更关注文化。我们中餐业就在经历这样的变化。”胡晓军以一个经验丰富的华商姿态表达了他对未来海外中餐文化发展的期待。

  多方互联 摆脱“水土不服”

  中餐文化在海外,并不能盲目地传播,要适当地借助“外力”,否则也会“水土不服”。

  如今,国内国外,大到国家、行业组织,小到每一位华人业主,都在为中餐文化的海外推广而联动。日前,国务院侨办组织的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研习班暨海外中餐业协会负责人特色班举办,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餐业负责人有机会面对面地交流、学习,共同推动中餐繁荣计划的实现。

  此外,北京市旅游部门近日也与15个国家的20家海外中餐行业协会代表签署协议,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向全球展示北京,也使海外中餐馆更具中国特色。

  与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沟通也有助于突破“瓶颈”,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据欧洲媒体近日报道,法国亚洲餐饮同业联合会邀请巴黎食品卫生安全局负责人等20多名相关人员进行座谈。该协会名誉会长林光洲表示,通过沟通能让华商了解餐饮业行业标准,也有助于改善华人餐饮业的形象。

  互联网也为中餐文化的全球传播带来了新变化。互联网众筹给大众创业提供了助推力,众筹餐饮模式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这将吸引海外华人青年参与餐饮创业,同时也给国内餐饮品牌走出国门以更大的动力。

  “内功”扎实,“外力”助推,二者兼修,相信未来中餐文化在海外的道路必将越走越远。

从“杂碎时代”到“文化时代”
华人的担当 故乡的荣耀
“寻根季”:海外华人的回归
图片报道
公告
被征收房屋分户评估报告送达公告
宁波海事法院拍卖公告
责编:张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