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27日 星期一

讲英语分场合(点点滴滴)

刘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27日   第 05 版)

  此前参加两所高校的活动,巧的是,主持活动的校长(副校长)均用英语,其中一个学校校长的致辞也用英语。环顾全场,除了请来的几位外宾,在座的都是中国师生。中国大学的校长在自己学校的活动仪式上使用英语主持和发言,给人的感觉很是别扭。

  英语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语言,在学习和科研中掌握英语,的确便利多多。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在我国高校师生的英语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外教用英语教授专业课,学生听课、与外教讨论完全没问题;读英文原版的专业论文、书籍也没有什么障碍。掌握英语的人数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高,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一个进步。

  我们知道,外交官即使会当地语言,在正式场合也要说母语,因为这是外交礼仪规定的。法国前驻华大使白林女士曾在中国留学,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笔者几次在正式活动之后听到她用中文和来宾交谈,但在正式场合,不论是发言还是致辞,她一定用法语。

  大学校长毕竟不是外交官,没有这么严格的规定。在私下里,在非正式场合,校长们与外国朋友用英语沟通交流无可厚非。也许有人认为,大学校长用英语主持活动、在活动中用英语致辞,既是对请来的外宾表示尊重,也表现了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对此,笔者并不认同。衡量一所学校国际化程度有诸多标准,但一定不包括校长在公开场合、在自己的国家、自己学校的活动中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访问,谈到中华文明时说:“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学对于青年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既教授知识,也帮助其树立人生观,培养民族自信心应是内容之一。掌握大学发展方向的高校领导和为人师表的老师,要给青年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榜样。就讲英语这件事来说,应该注意区分场合、把握好分寸。

歌颂春天
国际政要把中文挂嘴边
学说普通话
奥坎大学刮起“中国风”
讲英语分场合(点点滴滴)
文化交流沙龙迎来首批客人
鄱阳湖畔吟诗诵词成新风
责编:刘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