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的巴楚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喀什地区的东大门。巴楚是巴尔楚克的减缩语,为“一切皆有”之意。巴楚素有“胡杨之都、文化之地、丝路之驿、美食之城”的美誉。
胡杨之都
巴楚县的下河林场、夏马勒林场、曲尔盖3处胡杨林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巴楚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天然原始野生胡杨林,总面积约316万亩,巴楚因此被誉为“胡杨之都”。
下河林场是胡杨林核心林区之一。它位于叶尔羌河下游两岸,是巴楚县乃至喀什绿洲的绿色生态屏障,林区内有古树葱茏的原始胡杨和连片的次生林群,林中洋溢着浓郁的远古气息,仿佛还能听到张骞、班超、玄奘、林则徐坚定的足音,演绎着胡杨不朽的生命传奇。
文化之地
巴楚县自然人文景观共有4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自治区级3个,县级3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4A级景区1处,5星级农家乐1家,3星级农家乐3家。
巴楚出土文物散落世界各地博物馆,其中,新疆博物馆4000多件馆藏文物是从巴楚出土的,巴楚县博物馆现有馆藏国家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19件。
位于巴楚县——图木舒克公路交接处西侧、距离县城约40公里的卡拉姆达尔拜克古墓,14-15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卡拉姆达尔拜克,他曾到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求学,回来后经过不断地探索,对刀郎部落生活进行了记载。他才华横溢,精通汉语、巴基斯坦语、哈萨克语、阿拉伯语等,他的著作翻译成了汉语和蒙古语。晚年他到北京拜见了当时的皇帝,著作至今保留下来的有《爱情故事》、《燕子夫人》等。与卡拉姆达尔拜克同时代齐名的沙呆提拜克,他曾求学于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他把自己大部分年华花费在了刀郎文化的发展传承上,对巴楚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欢快热烈的麦西来甫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赛马、民族式摔跤等项目已成功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名民间艺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名民间艺人列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丝路之驿
巴楚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丝路明珠”,也是南疆三地州的门户。国道314线、省道215线、三莎高速和南疆铁路贯穿县境,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由喀什辐射世界的重要通道。
巴楚县三岔口镇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驿站。它东承丝绸之路起点长安,西越喀什及葱岭链接罗马,南抵和田至印度,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的交汇处,此地因此而得名“三岔口”。
巴楚县依托丝绸古道驿站特殊的人文地理优势,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搞活大流通”的思路,依托红海湾旅游景区、喀什河湿地公园、曲尔盖金色胡杨岛、丝路古道驿站4大板块,重点打造巴楚红海湾景区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目前,景区内已建成了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民俗文化村、丝绸古道人家、古道驿站、古道文化展示馆、十里长亭、古道烽燧、胡杨文化馆、烽火史迹馆、葡萄长廊等80多个子项目。
美食之城
千百年来,生活在巴楚的人们逐水草而居,日出乘舟举叉捕鱼,骑马弯弓射鹿,捉兔捡拾巴楚蘑菇,夕阳西下,在叶尔羌河畔燃起熊熊篝火,品尝美味的烤鱼、烤肉,用雄浑粗犷的歌喉唱起宛转悠扬的刀郎木卡姆,豪情奔放地跳起麦西热甫,人们在经年累月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在烤、炸、烹、煮、炖等方法烹制而成的食物中,馕、烤全羊、烤全驼、烤全牛、抓饭、拉面、曲曲(馄饨)、馓子等,深受海内外美食家的喜爱,而以烤制食物最具特色。
佳肴中的“极品”——烤全驼,是巴楚著名的维吾尔族特色美食。
传统风味美食——红海烤鱼,因迎合了野趣野味、烤制独特而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1973年,红海烤鱼就做过《人民画报》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