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

摘选部分征文——

故乡的烟火

胡刚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2月26日   第 08 版)

  很久没有看到故乡北京的烟火了。

  儿时每逢过年,我最盼望的莫过于同父母一起站在皓雪无痕的星空下,张开双臂拥抱漫天燃烧的烟火。我的眼睛无论睁得多大都不够用,往往盯着东边的一品红出了神,就错过了西边的翡翠云。本以为头顶的紫檀雾已散去,却被破雾而出的芙蓉鸟惊艳到呼吸暂停,更不要提丁香后跃出的赤金、宝蓝中绽放的橙黄、素银下微笑的胭脂、竹青间闪烁的琥珀了。看到忘情时,我会抚掌大笑,手拍冷了就伸到母亲柔软的大衣口袋里取暖,笑累了就靠在父亲强壮的肩头。风情万种的烟火在我的记忆里,从来就是美的化身。

  长大后,我为了生计四处漂泊,漂着漂着就漂到了地球另一边,一到年关就思念起京城的烟火来。在美国,无论是费城、还是亚特兰大,无论是新年、国庆还是圣诞,烟火场面总是冷冷清清——若大的夜空里,一枝玫瑰凋零数秒后,下一束才扭扭捏捏地登场,好不容易熬到四五朵小花同台争鸣,却已是谢幕前的华彩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孩子眼巴巴地等着一锅小火慢炖的云母粥,等到火候差不多了,香味也出来了,却被告知那粥是轮不到自己吃的。每当看到身边的外国朋友为此欢呼雀跃时,我就有一种倾诉的冲动,我想告诉他们我故乡的烟火比这里要壮观百倍,可以把黑夜变得犹如白昼,把寒冬变得犹如暖春,把现实变得犹如童话。可每次话到嘴边都被我咽了回去,因为我翻遍脑海,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单词可以形容我心中景色的绚烂,望着身畔若即若离的人群,我的懊恼与失落中又多了几分怅惘。

  有时我问自己,故乡烟火的美究竟是什么呢?是妖娆的形态吗?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用双手触摸不到?是流动的光影吗?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用相机难以捕捉?是缤纷的颜色吗?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用画笔不能重现?是心灵的震撼吗?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语言无法描述?直到有一天,漂泊的心疲倦了,忍不住将它小心翼翼地剥开,才发现里面只有沉甸甸的两个字——乡愁。

  除夕夜在办公室加班的我给父母致电拜年,得知二老正要出门,我惊讶地问去哪儿?父亲说,家里太静了,没有过年的气氛。我们打算出城看看烟火,就像咱仨以前在一起的时候一样。

  忽然鼻子一阵发酸,千言万语涌到喉咙,却只哽咽出了一个“哦”字。我有多久没看过故乡的烟火了?确切地说,是有多久没陪父母共赏故乡的烟火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中,我过得糊里糊涂,虽然前途越走越宽,但陪伴父母的路却是越走越窄了,殊不知生命亦如烟火般经不起等待。我轻轻放下电话,也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开始查询回家的机票……

  (作者系在美华人) 

全球华人同享“精神年夜饭”
除夕夜最乡愁
与百岁老妈吃年夜饭
故乡的烟火
红包背后 一盘大棋
责编:徐蕾 邮箱:xulei@haiwainet.cn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