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

割舍不断的奥运情怀(体坛名人说奥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2月10日   第 05 版)

  转瞬之间,日历翻到了2015年。今年7月底,将决定2022年冬奥会能否光顾北京,我们翘首以待。作为一名退役20年的滑冰运动员,我祈愿主办权花落北京,这对全世界而言,将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时刻!

  我第一次接触滑冰是9岁那年。当时父母的想法很理性,就是希望我能学有一技之长,长大后既可改善生活条件,又能为国争光。而我当时对滑冰的认知,完全出于感性,一穿上冰鞋就撒了欢儿似地满冰场飞奔,天天玩“抓人”,疯跑了一个多月后,还以1分7秒6的成绩,打破了长春市速滑比赛儿童组500米纪录。一年后,进入少体校的我,在启蒙教练崔顺子的精心培养下,包揽了吉林省速滑比赛少儿组三项第一。那时,之所以用成倍的代价、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多,是因为滑冰能够施展我的运动天赋,以及成长中体会到的那份自信和快乐。正是与银白色滑道结下的20余年不解之缘,让我日后摘取了23项世界冠军。

  1992年,处于巅峰时期的我,不仅期待着参加冬奥会,还要奋力冲击奥运金牌。可是运气不佳,终因同组选手意外碰撞,以0.02秒微弱差距与金牌失之交臂。虽说两枚银牌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枚奖牌,但我并不甘于这一结果,而是选择了带伤坚持到下一届冬奥会。1994年,那段术后勇夺铜牌的经历,感动了许多朋友。我想,面对伤痛却能坚持梦想,是值得的。

  割舍不断的体育情怀,让我有机会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我与伙伴们一起跟随着奥运圣火跋涉13万余公里。至今,我依然忘不了“80后”的学生们,高举国旗,眼含热泪,一路护卫着圣火,呼唤着“中国”——伟大母亲的名字;我忘不了数十万爱国华侨包着飞机、乘着大巴、驾着汽车,成群结队地赶赴传递城市助阵,空前高涨的民族凝聚力震撼了国人的心;我更忘不了“圣火号”包机缓缓降落在祖国领土的那一刻,200余名疲惫不堪的团队成员相拥而泣……当北京奥运主火炬塔缓缓息灭时,我对奥运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金牌是荣誉,是竞技能力的体现,但它并不是奥运的全部。真正的奥运精神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们不仅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让自己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同时,还能享受健康与快乐!

  如今,北京正以高昂的热情去申办冬奥,中华大地增加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并非梦想。如果北京申办成功,将成为首座同时举办过夏、冬两届奥运会的城市,这是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必将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世界需要北京,北京也需要世界,这座千年古都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奥运文化遗产”城市。对于国外选手而言,北京的名胜古迹、厚重的历史文化显得格外迷人,他们也都期待着在北京比赛之余享用文化盛宴;对于外国商家而言,北京及周边地区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这座城市有着不可复制、无以替代的优势。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整个华北地区都将齐心协力改善生存与生态环境,转变经济运行模式,也必将与筹办冬奥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期待北京申办成功,期待奥林匹克事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作者叶乔波为著名速度滑冰运动员)

北京申冬奥助力首都“一小时经济圈”(聚焦京城)
地坛庙会首出国赴泰亮相
市民齐参与 共助北京申冬奥
割舍不断的奥运情怀(体坛名人说奥运)
东城区打造“手机菜篮子”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