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学子频创佳绩
据美国媒体报道,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英特尔科学奖公布了2015年决赛入围名单,40名决赛选手中有13名为华裔学生。“英特尔科学奖”是美国公认要求最高、最精英的高中科学研究竞赛。华裔学生孙菀泽等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宝贵的决赛机会。
华裔学生入围此奖已不是首次。去年5月,华裔学生陈舒扬因获得英特尔奖首奖而走入美国华人的视野,成为“炙手可热”的小科学家。在之后的加州科技博览会上,陈舒扬又不负众望,在高中组微生物学类别取得了第一名,卓越的成绩令这位华裔少年也敲开了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大门。
各国华裔学子也喜报连连。不久前,菲律宾华裔数学奇才许锦标在阿根庭麦黎巴拉沓举行的第5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IMO)荣获铜牌奖,许锦标成为菲律宾科学中学学生荣获这一享有崇高荣誉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IMO)奖的第一人。
据加拿大《世界日报》报道,加拿大华裔乐瑞婷,这位多伦多大学有机化学华裔博士班候选人,已名列富比士“30位最优秀的30岁以下人士”科学和卫生项目的精英,被富比士形容成“未来之星”。
此外,各国华裔学生也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世界名校的橄榄枝。据加拿大媒体报道,在加拿大卑诗省北本那比中学就读的16岁华裔学生萧宇阳,上月收到哈佛大学提前录取通知书,成为继姐姐萧宇琪之后,家里第二个入读哈佛的孩子。他的父母也因为培养出两个哈佛学生而成为当地名人。
中西合璧成果丰硕
华裔学子在海外取得卓越的成绩,与其中西合璧的家庭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以往,多数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以“刻板”著称,常常以“灌输式”的方式培养孩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改变了原有的模式:既保留了中国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又融入了西方教育中自由、平等的元素,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英特尔科学奖”入围者陈舒扬说,他的父母很尊重他自己的意见,在学习方面给他很多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当他尝试新事物时每次都得到父母的热情鼓励。
儿女双双走进哈佛校园的于巾帼认为,现在的孩子不能完全采用“大棒”式教育,建议配合西方的“鼓励”式教育,适当给孩子一些“胡萝卜”,用以激发孩子的热情,树立孩子的信心。有了自信,孩子也更有学习的热情。至于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家长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外国父母为华裔教育点赞
过去,中国学子在海外经常被冠以“考试机器”,其家庭给予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也被外国人所诟病。然而,近年来,中国学子在海外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让外国的父母对华人教育态度逐渐发生改变。不少外国的父母甚至主动学习华人的教育方式,甚至送孩子到中国读书。
有媒体报道,定居纽约近40年的美籍华裔马雪亚一家在不久前达成了共识,把两个小孙女送到北京上幼儿园。希望孩子不仅能吸收西方文化,也要接受中国教育,拥有“中国式智慧”。
华人学子的教育成果也渐渐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除了华裔,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将子女送到中国来学习。瓦拉西的父亲詹姆斯是澳大利亚墨尔本人,在中国的南京工作。两年前,他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中国,“我想让孩子学习中文,让他来读书,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此外,中国的教育让詹姆斯觉得,儿子在这里的收获将更大。
来自韩国的洪先生的家族里,先后有5个孩子在南京读中小学。一个是洪先生自己的女儿,其他4个孩子是洪先生亲戚家的孩子。他们都由在南京定居的韩国人洪先生照顾,接受中国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