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1月26日 星期一

有升亦有跌 奢品仍旺势

国人购“奢”演绎新花样

柴逸扉 熊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1月26日   第 08 版)

  中国游客在伦敦奢侈品店抢购
  图片来源:新浪

  奢侈品部分品牌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网

  中国游客在纽约第五大道逛街购物
  图片来源:新浪

  博柏利的“福”字围巾
  图片来源:博柏利官网

  奢侈品?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

  一提到这两个问题,恐怕最让人联想翩翩的就是中国顾客在海外商店的厮杀拼抢、社交网络里漫天的代购广告、相对冷清的国内门店,还有中年大妈们的“土豪范儿”与年轻少女的“精致小时代”。

  作为全世界奢侈品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之一,中国消费者如今的奢侈品购买有什么特点?奢侈品商家要想什么招儿才能让他们买账?对此,我们进行了采访。

  

  ① 购买方式多元化 境外消费成主流

  “你看,这些是我在梅西百货买的。阿玛尼这些大牌子的衣服穿起来就是舒服,而且有些场合还是需要这种档次的服装撑门面的嘛。”来自重庆的裴女士一边说着话,一边向笔者展示自己从美国买回来的奢侈品。

  像裴女士这样出国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根据贝恩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的海外奢侈品消费额劲增21%,出境购物占到中国消费者总消费额的55%。国内门店的销售不再是中国人购买奢侈品的唯一渠道。

  “价格低是一方面,同时国外这些品牌的款式又新又多,更新换代速度也快。”裴女士的这个观点代表了不少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看法,他们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选择在境外购买。

  在北京一家阿玛尼专卖店,店员王先生告诉笔者,虽然国内店的很多款式和国外同步上市,但是在种类上确实不如国外多,而价格也高出国外的门店一截。

  例如在中国网站标价2.9万元的英国博柏利风衣在日本仅售3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而在法国则为2395欧元(约合人民币1.67万元)。

  而在一家爱马仕专卖店,笔者遇到了前来光顾的女孩丁宁。她表示,自己来专卖店只是实地“鉴定”一下,看看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包和现实中的是否一样,和衣服是否“搭调”。“毕竟国内店里的产品还是贵,所以我都是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来买。”从未出过国的她这样说道。

  随着出国人数的增多及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介的兴起,海外代购成为当下的热门活动。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张维就是代购大军中的一员。“刚开始只是帮着朋友买,随着人脉的拓展,就这么一点点做起来了。”

  说着,她在iPad上面给我们展示了她的小店。“我就是在QQ空间和朋友圈上更新产品信息,喜欢的话我就去买,有时候甚至还是图片直播。”她拍拍胸口自豪地跟我们介绍道,“朋友们都很信任我,到现在为止好几十单了,都没什么问题。”

  贝恩表示,2014年奢侈品海外代购市场规模估计为550亿-750亿元人民币,市场总额约占中国门店销售的50%。在此次报告调查的1400名消费者中,有70%表示在2014年曾经通过代购消费过奢侈品,其中68%和48%受访者分别受价格因素和产品种类所驱动。

  当然,如今除了个人代购,不少电商也开始拓展海淘业务。比如天猫国际、亚马逊等都开通了海淘服务的网站,交易量大、品种多。国内消费者只需家中静坐,轻点鼠标,就能和美国顾客血拼“黑色星期五”,却又免去了挤商场的疯狂。

  “即便在邮寄时算上邮费和过海关需交的关税,我在亚马逊买的东西依然比在国内划算,而且到货速度也很快。”面对提问,笔者的好朋友刘先生这样回答。

  ② 反腐限制“送礼消费” 自买自用比例提升

  在一家江诗丹顿专卖店,店员小赵向笔者谈起了这两年店内顾客类型的变化。“刚来的时候经常接大单子。比如一位先生临过年的时候来,一买就是12块同一款式的手表,而且特意嘱咐要包得好一点,说是要送礼的。”小赵告诉笔者,那样的手表一块价值5万元,12块无疑是个大数目。

  不过,随着“八项规定”的出台与反腐的强力推进,不论是使用公款购买奢侈品还是送礼收礼现象都得到了遏制。贝恩公司年度报告分析指出,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8年来首次出现下跌,较2013年下跌1%,这与中国的反腐活动不无联系。其中腕表、男士服装下跌和箱包增速放缓是导致2014年中国国内奢侈品市场消费下跌的主要原因。

  另外,报告还显示,44%的被调查者是为自己购买奢侈品,配偶及家人占比为21%及23%,用于商业送礼的仅为7%。

  “销量下降并不令我吃惊,”贝恩公司合伙人、报告的主要作者克劳迪娅·达尔皮齐奥说,“或许这完全是健康的。现在我们看到了谁才是真正的消费者,以及他们的行为特点。”

  “如果说这两年销售额情况做比较的话其实没有大的波动,但是购买形式真的不一样。”小赵继续说到,像往年那种“只问最好、大量同款式购买、要求精美包装”的购买方式如今已经很鲜见。如今大多数顾客都是精挑细选、少量购买。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阿玛尼专卖店。王先生表示,在销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过去统一打包的大订单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逛街式的零星购买。

  “我这是给公公婆婆买的,马上要过年了,准备新年礼物。”笔者碰巧遇见了提着两大包东西的黄女士,她一边从阿玛尼店出来一边说道。之后进店的顾客也是类似情况,表示购买这些商品是自己穿戴使用,或者赠送给亲朋好友。

  “过去我还会买些高档的手表、皮带用作送礼。现在也不让送礼了,当然也减轻了我的负担,所以就不会再大批量采购了。”裴女士笑着说。

  ③ 服务型奢侈消费增多 “轻奢主义”进行时

  从事妇幼保健行业的代仪佩坦言自己是“轻奢人士”。她经常出境旅游,而居住的一般都是丽思卡尔顿、希尔顿等高级酒店。“现在工作压力太大,我经常选择去旅游放松。既然如此,那就住好一点的酒店好好享受一下。”

  像代女士一样,中国消费者除了购买和使用物质性奢侈品,对服务类的奢侈型消费也有了更多接触。坐豪华游轮、住高级酒店,这些都成为奢侈消费的选择。而“轻奢主义”相较于传统“奢侈”而言,少了盲目、炫富的色彩,多了理性、注重性价比的态度。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2014年奢侈品研究报告的作者布鲁诺·兰纳表示,中国奢侈品市场2015年也会出现与2014年相似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寻求全方位的体验式奢侈品。调查发现,有5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曾花钱入住豪华酒店或者度假村,80%的人指出相对于传统的购物游,他们在新一年会增加休闲旅游方面的支出。

  除了服务型的“轻奢”消费,对于商品的购买,年轻客户同样表现出了“精致”的态度。“与众不同”、“衡量性价比”、“注重奢侈品带来的品质与精神愉悦”成为他们比“炫耀”更关心的话题。

  “如果买LV的包还是只停留在‘露商标’的阶段那就太‘土’了,这和买A货有什么区别!”热衷奢侈品购买的凌阳告诉笔者,自己都是挑商标不显眼的商品来买,而手感、质地、色彩和细节加工都是她挑选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时尚集团发布的《2014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显示,中国已经迎来“精致的小世界”,小而美的生态圈会是未来产业的营运重点。“精致小时代”已经来临。

  “对于年轻人来说,品位更甚于品牌,因而体验的环节非常重要。他们对创新和个性有更大的需求,这也是他们选择‘轻奢主义’和爱好服务型消费的原因。”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郭夏这样认为。

  ④ 降价并非大势所趋 “私人订制”赢得未来

  面对销售放缓的中国市场,奢侈品企业的未来之路如何行进?营销之战将如何打响?

  “虽然奢侈销售的国内市场状况不乐观,但是降价不是趋势,反而有可能要提价。因为奢侈品定位的客户本来就是有足够能力消费的群体。”面对是否需要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客户的提问,某著名女装品牌亚洲区业务经理Alexis作了上述回答。

  Alexis的观点在一些品牌的营销策略上有所体现。比如路易威登在计划提高产品价位,而瑞士的劳力士与卡地亚手表也于本月中旬宣布提价。

  奢侈品涨价了,那新的卖点又在哪里?郭夏告诉笔者,未来奢侈品的吸引力不能只停留在品牌本身上,而要更多地用创新来吸引人。“就目前来说,很多产品也有‘限量款’,这符合了年轻客户‘消费不求撞车’的需求。”

  而在寻求个性主题的部分,除了运用更多非传统的色彩和前卫的设计,同时将印有明显Logo的产品限制在10%以内甚至更少之外,加强中国元素的融入也是一种有特色的方式。这一点,从博柏利新近推出的绣有中文“福”字的围巾可以有所窥见。

  而从销售的渠道看,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品牌悄悄停止了此前的大幅扩张。“在过去,奢侈品牌尽力达到一线城市的每个角落,甚至延伸至二三线城市。但现在,他们这样的动作越来越少。”RET房地产咨询公司的北京执行董事张鹏这样表示。

  事实上,奢侈品企业也在不断多元化自身的销售渠道,尤其是重视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以微信为例,路易威登的微信公号可以为客户详尽解答每款包的具体信息,使其享受“一对一服务”;而卡地亚则利用微信的LBS定位功能发送离客户最近的门店地址、地图、联系方式等信息,并提供微信预约服务。

  “不论是门店还是网络渠道,未来都不再是走‘你卖什么,我买什么’的路线。”郭夏认为,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单纯展示、销售产品的形式在未来都会“落伍”,关键点还是需要注重用户的体验和与设计师互动的环节。

  “假如这些品牌的门店、会所如果能提供互动式体验,让客户享受搭配、制作、分享奢侈品的感受和经验,那么实体店依然可以生意兴旺。而互联网平台也需要为客户提供‘互动环节’,让客户参与设计与创新,满足‘私人订制’的需求,将来奢侈品营销才能有新的发展。”郭夏这样说到。

  制图:杨嵩孛

国人购“奢”演绎新花样
国内名品店如何再挽顾客心
责编:柴逸扉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