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1月16日 星期五

千载悠悠北庭情

王宝君 俞瑞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1月16日   第 06 版)

  北庭故城博物馆中游客在大佛前纷纷驻足。
  段素素摄

  翻开地图,东经88°30″,北纬43°30″,这个地理坐标,指向的是新疆吉木萨尔县城以北约12公里的北庭镇。这里曾经是唐代北庭都护府遗址,因而也称北庭故城。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沧海桑田

  被影视剧等文学艺术作品反复演绎的一代名士纪晓岚,与新疆的渊源可谓深厚。他在流放乌鲁木齐期间,曾到被称为“破城子”的北庭故城考察,并根据史书所记确定其为唐朝的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依天山,临吉尔班通古特大漠,不仅自然景观十分壮阔,而且是连接丝路北道与中道的捷径。早在西汉时期,西域车师后国的王庭就设在这里,时称金满城。繁忙的金满城肩负着东来文化西去传出,西来文化向东传入的重要使命,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桥梁纽带作用。公元702年,唐朝在此设立都护府,成为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北庭之名由此而兴。据史料记载,故城兴盛的时候,这里商肆林立,街衢通达。

  晨钟暮鼓

  在一马平川的吉木萨尔绿洲上,有一个高大的土丘,这个兀立着的土堆很像一座巨大的坟冢。1979至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大批精美雕塑和壁画,由此确定它就是高昌回鹘时期佛教寺院遗址。因其处于故城之西,所以俗称西大寺。西大寺是天山北麓唯一一处历经唐、宋、元不同朝代的佛寺遗址。遗址壁画中,“亦都护(高昌国王)”、“长史”、“公主”之像栩栩如生,佛、菩萨、罗汉、天王塑像及经变故事等丰富多彩,间有回鹘文和汉文题记,是目前中国仅存的回鹘佛寺,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艺术、语言文字和建筑技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到西大寺,两件宝物不能不看。一是《王者出行图》和供养人壁画。壁画讲述释迦牟尼涅槃后八王争分佛祖舍利斗得难分难解,最后握手言和均分舍利的过程。铁线描、游丝描和兰叶描等线描手法,使整个画面简洁明快,绚烂瑰丽。壁画的下半部绘着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并以回鹘文载明了供养人的身份(回鹘王阿斯兰汗的依鼎公主及驸马)。另一处不能错过的珍宝是交脚菩萨像。这个既有中原审美意向又有西域舞蹈风格的塑像,两腿交叉,脚尖相对,活灵活现一个俗世安乐的大菩萨。

  第二敦煌?

  在《新疆建置志》、《三州辑路》、《孚远乡土志》等志书中,已把吉木萨尔西大寺作为名胜古迹予以记载。《三州辑略》还载了一段轶闻,说当地有个菜农得了眼疾,双目几近失明无以糊口,只好每日拄杖进山捡柴。一次眼病发作疼痛难忍,便解下腰带悬梁自尽。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一个人声,说山下有溪水,用它洗眼可以重见光明。菜农爬到溪边,许了一个心愿:如治愈眼病,就出家为僧。愿罢掬水洗眼,疼痛立止,连洗两天,视力恢复。神清目爽的他再次来到山上,看到山体裂缝处露出白色墙壁,用手一挖,发现了门洞遗迹。进入洞中,发现身长丈六的卧佛和不计其数的佛像等。

  还听人说,很久以前有人在攀登土墩时,发现土丘北面有个深不见底昏暗无光的大洞,侧耳倾听似有风声。所以当地人又将之称为“风墩”。吉木萨尔的深秋是多雨时节。2007年11月的一场大雨后,这里的土墩被冲刷出疑似佛龛的建筑残址。人们从冲刷出的底砖、塑像残片等推测,土墩下或许藏有不可胜数的佛教典籍。还有人据此猜想,这里很可能是第二个敦煌。

  今日北庭

  唐朝的豪迈气度,催生了浩如烟海的边塞诗篇,岑参的边塞诗就是盛唐烽火催开的一丛奇葩。岑参曾经两度来到西域,并在北庭都护府当过判官。在西域为官期间,岑参通过自己的浪漫诗才,向后人展示了一个天高地阔、 大雁群飞,长歌嘹亮、群马撒欢的蓬勃气象。他把萧索的酷寒转化为绚丽的烂漫,以花团锦簇传达出大雪纷飞的美丽姿容,以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古绝句铸造了边塞诗史上的一座丰碑。

  吉木萨尔曾经是“丝绸之路”北道上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港。穿越千年历史烟云,故城中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衙署区、军事区、商业区、居民区等基本化为座座土丘。每一处残垣上都刻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吉木萨尔是历史的,更是文化的。北庭文化不仅属于吉木萨尔人,更属于全人类。吉木萨尔人正以自己赤诚不懈的努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件人类历史的文化瑰宝。

西域博湖美名扬
千载悠悠北庭情
楼兰古国红枣香
责编:刘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