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中央日报》1月3日报道,为推广使用“常用共同汉字808字”,韩国国内808名书法家每人书写一个汉字,这些作品在韩国某书法博物馆进行展出。其实,这“808常用共同汉字表”便是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牵头编订的,希望通过这些中日韩三国公用常见汉字的普及教育,扩大中日韩三国汉字文化圈的交流,促进东亚的和平与繁荣。中日韩三国汉字文化渊源本就深远,文化都有其相似之处,如今共同汉字表的公布和推广是不是将进一步搭建三国共同发展的平台?
语言听不懂,可用“笔谈”来沟通
古老的中国汉字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其对日本和韩国的影响也是源远流长。日本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古代本来只有语言而无文字,汉字传入日本以后,自八世纪中叶起,日本人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以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当时称汉字为男文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这才有了所谓平、片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现。而在朝鲜半岛,最早也是使用繁体的汉字,但是复杂难懂的中国汉字让韩国庶民难以掌握,无法自由表达其感情,于是当时的君王世宗大王便创造出了如今韩国普遍使用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即使如此,如今韩文的发音有五成是跟汉字发音是相似的。所以,可以说,汉字是中、日、韩三个国家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
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大野友曾到北京参加比赛,在和中国朋友去游玩的时候,就惊奇的发现从未学过中文的他竟然可以看懂大部分的商店招牌,基本明白其含义。虽然大部分时间他和朋友用英语交流,但是有时候遇到无法用英语表达的情况时,他们还会通过写汉字来沟通。因为,日本的汉字跟中文是十分相似的,意思也相近,读音却不同。
据说在孙中山流亡日本期间,他结识了日本人宫崎滔天。两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借助彼此相熟的汉字他们也能实现无障碍的交流。通过“笔谈”,宫崎滔天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孙中山也与其探讨中国革命的战略。两人的“笔谈”书信被收录在《宫崎滔天家藏》一书中,于2011年在中国出版。这都是得益于三国对汉字的熟悉。
掌握808字,三国往来更便利
2014年11月29日至30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6届中日韩文化部长官会议上,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通过演说提议“中日韩汉字文化交流”,并提议“让我们积极地使用中日韩三国通用的808个汉字吧。” 有提议称,可以将共同常用汉字用于三国道路标志牌、商店招牌和学校授课。日本的报纸网络对“通用808汉字”做了介绍和整理。另外,在韩国也有了关于“808通用汉字”的出版物。可以看到,三国都有意让这份通用汉字表在本国得到推广普及。
如果这808个通用汉字走进三国人民的生活,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呢?
来自韩国西江大学的金俊昊同学觉得,由于现在不常用汉字,韩国其实存在汉字缺失的情况,如果普及推广这些常用汉字,可以有利于韩国的汉字教育,而且韩国人来中国交流学习或者旅游的话会更加方便。另外一位韩国朋友金敏姬正在学习中文,还计划来中国上海学习语言,她觉得这个通用汉字表很有用,尤其是对于现在在学习中文的韩国人来说,即使中文不是很好,也可以自己独立在中国生活。
除此之外,人大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赵彤说,汉字是表意文字。在特定的场合,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借助汉字实现简单的交流。据保守估计,掌握共用字表中的文字后,路上80%的汉字招牌、简单汉字说明都能看懂。所以,有了这份汉字表,观光旅游者在三国之间往来将更加便利。
汉字做桥梁,文化交流写新篇
中日韩长期以来存在历史争端以及领土、政治方面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韩通用808汉字”的推出无疑是有利于加强三国人民的文化共同感,促进三国的文化交流。尤其是2015年还是二战结束70周年和韩日建交50周年,这一促进文化交流的举措对于三国的关系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在中日韩文化部长官会议上表示:“在影响深远的民间交流与努力下,三国通用的808汉字概念得以推广,三国的文化交流将结出丰硕的果实。”并称:“这不仅可以促进三国国民间的互相理解和文化的交流,还有助于培养本国国民尊重他国文化的良好习惯。”
有关专家在做出中日韩常用汉字表提议的时候也谈到通用汉字对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作用,“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汉字的历史已近2000年,汉字在三国文化的持续交流中保持了基本的一致性,是增进文化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
此外,如今中日韩三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由2012年11月20日启动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简称FTA)已经进行了多轮谈判,其中中韩已经完成实质性谈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808个中日韩通用汉字的普及对于促进经济交流早日缔结自由贸易区也是颇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