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昌吉,你可以随处听到和感受到“回族花儿”演唱的歌声和韵律。车载音响、亲友聚会、婚庆宴席、晨练广场,甚至校园的课间,处处都洋溢着“花儿”的情思。“喝一口盖碗茶,难忘呀回回的家,离开了回回家,难忘盖碗茶/沙枣树上雀娃子叫喳喳,贵客进门忙阿妈/相互说声赛俩目,请到炕上桌桌摆哈……”这曲“花儿”,成了昌吉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昌吉市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传承花儿
昌吉是回族聚居地之一,“花儿”是昌吉市最具地方特色的文艺奇葩。在传承和弘扬“花儿”文化中,昌吉市重点培育了一批本土“花儿”艺术人才。现在,有300多名“花儿”艺人活跃在昌吉城乡,仅昌吉市二六宫镇花儿艺术团就有花儿歌手90人。目前,二六宫镇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新疆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除了花儿剧团之外,昌吉市还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52个业余演出队,他们使古老的“曲子”焕发新的青春。
城乡居民自发组建的小曲子、戏曲、腰鼓等业余文艺团队,成为城乡业余文化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元宵节大型社火表演、“彩色周末”百日广场文化、“乡村百日文体竞赛”等全民参与活动已成为昌吉文化品牌。同时昌吉市还策划开展“爱国、爱疆、爱昌吉”广场舞大赛、“感恩社会·走进社区”文艺展演、“爱国歌曲大家唱”等主题文化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主题,常年活动不间断。
聚合元素
通过反复研究论证,昌吉市将本地各种文化元素进行叠加概括,融合打造“四种文化”。
一是“饮食文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与中亚民族建筑风格,建造了集伊斯兰民族风格建筑、传统饮食文化为一体的回民特色小吃街。目前,回民小吃街一期工程已成为具有浓郁伊斯兰民族风情特色饮食商业街区。
二是“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整理以丝路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挖掘“清代粮仓、老城墙”历史古迹文化,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发展。
三是“园林文化”。围绕“三河夹两城”景观生态格局,打造头屯河、三屯河、滨湖河园林文化景观带。加快推进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工程,建成集生态旅游、园林绿化为一体的“城市门户”;参照“苏州园林”风格,新建城区小游园。
四是“亲水文化”。围绕滨湖河水文景观带,培育城市水文化内涵,让城市“因水而灵”。 同时还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哈萨克骨雕、哈萨克花毡制作技艺、回民宴席九碗三行子、新疆花儿、昌吉民间社火等5项已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足需求
近年来,昌吉市着力打造“半小时文化圈”,全市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84个行政村、50个社区全部建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5个乡镇还建设了文体公园或文体活动中心。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昌吉市文化发展的根本宗旨。他们大力实施城市建设“文化塑型”工程,滨湖河中央公园、传媒大厦、恐龙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昌吉体育馆作为北京奥运会鸟巢备选方案之一,成为全疆第二大室内比赛体育场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昌吉民间社火获全国第十六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群星奖,昌吉市被确定为民间社火保护的传承基地,并连续十一次荣获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先进市、连续五次荣获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国和自治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