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颁金节:

苏拉宫村的好日子

李 剑 汪新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19日   第 06 版)

  飞马

  不久前,地处新疆伊犁河谷一个叫“苏拉宫”的村子里,男人们头戴顶戴花翎,身穿丝绸长袍,女人们头戴旗头、身着旗袍,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地欢庆满族“颁金节”。 类似的庆祝活动在此延续了25年。

  “颁金节” 源于379年前的农历十月十三。大清皇太极颁布谕旨,宣布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满语为“吉祥、顺利”之意)。在1989年举行的中国“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将这一天定为“颁金节”(族庆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新疆的满族人也会齐聚一堂,联欢共庆。而举办庆祝活动的地点则以新疆唯一一个以满语命名的“苏拉宫村”为首选。

  海晏河清

  苏拉宫村的历史可回溯到205年前。清乾隆皇帝颁旨:“屯垦戍边,令满州兵丁学习耕种”。在现在的伊宁市潘津乡屯田,定名为苏拉宫屯。在满语中,“苏拉”是不服役的士兵的意思。为了长期屯垦,苏拉宫内还设立了学堂。

  安宁祥和的苏拉宫村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不同民族的人前来定居。在同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中,善于学习的满族人大多通晓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在同各民族的共同劳动创造中,满族人形成了既有自己独特风格,又集各民族勤劳智慧的满族习俗。如今居住在苏拉宫村的维吾尔、满、汉、哈萨克、回等民族,和睦共处,喜乐与共。

  年逾古稀的维吾尔族爷爷买买提·玛木提说,苏拉宫村一年里要过很多个节日,如汉族、满族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满族的颁金节、添仓节、中元节,穆斯林的古尔邦节、肉孜节等。过节三时,乡亲们都会走东走西送去祝福问候。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洋溢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心手相连

  58岁的何桂芬是苏拉宫村民的典型代表。她的婆家和娘家都是满族人,到她这一辈,已经是苏拉宫村的第五代了,算上她的儿孙,她家已经在苏拉宫村繁衍生息了七代。何桂芬平时穿着与汉族人无异,操一口流利的汉语和维吾尔语与人交流,节假日则穿着本民族服饰。

  满族人有与不同民族通婚的习俗, 所以村子里很多人家都是亲戚,平时无论谁家有事,大家都会搭把手帮个忙。生活在这里的满族人在有一个本名的同时,都有一个维吾尔族名字,其生活习俗也与维吾尔族大同小异,如家家都有一个高约一米。烤馕前,先把干柴(木炭或煤炭)放在坑底燃烧,待明火消失坑壁烧得滚烫时,再把擀好的面坯贴在坑壁上,10分钟便能烤熟。唯一与当地维吾尔族饮食习惯不同的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满族人都吃双合饼,这是一种用烫面做出的薄薄的饼子,把菜夹在两个饼子中间吃,取其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之意。当然,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他们会精心制作饽饽、三样饺子、包子、大饼、火锅等满族人的传统美食。

  万方乐奏

  这个村子的日子都是被节日串起来的,但如果不是苏拉宫村头立着一座“苏拉宫村满族文化宫”,外来人很难想象这里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这座于1997年兴建的文化宫,是在满族文化研究者的努力下,由政府出资和满族同胞捐款修建起来的。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这一天,来自伊犁河谷的满族人纷纷聚集于此,庆祝满族人的颁金节。如今,这一节日已经被列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歌舞是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是个好日子》、《月月歌》是颁金节的压台节目,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会唱《月月歌》了。老辈满族人说。有人把思乡之情编成歌,每月一首,唱给自己和友伴的同时,也把浓浓乡情传给远方的亲人。《月月歌》是满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村里这几年开始组织大家学唱,以期《月月歌》像满族人民的美好情思一样源远流长。年轻的丁伟受父亲熏陶,在传唱挖掘收集整理《出征歌》,《勇敢的满洲人》,《今天是个好日子》等18首满族民歌的同时,还进一步发扬光大满族民歌,如今他自己已创作满文歌曲14首。

  人和世昌

  满族是个爱讲古的民族,一些满族人家里保存有极具纪念意义的老古董。另外,如今村子里有了满族服饰、美食、婚俗、歌舞文化的传承人,何桂芬就是其中之一,她负责收集和保留满族服饰。在她珍藏的满族服饰中,有衣帽、领带、鞋子等。她说,长辈们都擅长刺绣,满族服饰中的图案都是亲手绣上去的。但现在会刺绣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据介绍,苏拉宫村的满族人最多时有1000多。和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村一样,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少苏拉宫满族后裔到外面寻找自己的梦想。现在的苏拉宫村1300余户人家中,满族人只剩百余户。但走出苏拉宫村的年轻人,每到颁金节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苏拉宫,和族人们一起手舞足蹈,一起唱满文原生态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高歌欢庆自己的美好生活。

昌吉文化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梦圆中西伊宁情
苏拉宫村的好日子
责编:喻京英  邮箱:hwbji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