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7年前一个奴隶可换137匹丝;1300年前12岁学生的《论语》作业充满童趣;1000多年前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这些新疆吐鲁番出土的精品文书近日首次走出新疆,向观众讲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故事。
在天山东部那片东西长245公里的橄榄形盆地中间,是吐鲁番这个令人心醉的地方。“吐鲁番”三字是维吾尔语中“低地”的意思,它比全球地势最低的约旦死海略高。现在,这里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70多亿元;这里的名气越来越大,旅游人数年达500多万人次;来这里投资发展的人越来越多,经济建设的热潮一浪比一浪高。
火光大地有声名
这里曾经植被茂盛,水泽盎然,莺飞草长,鱼翔浅底,许多树木高达20米到30米,恐龙的长脖子刚刚够得到它们的叶子或者球果。但经由亿万斯年的地壳运动,经由侏罗纪、白垩纪、第三季、第四纪的地质变化,这个水草丰美的动植物乐园,先由陆地变为海洋,又由海洋逐渐形成一个凹陷的盆地。
站在盆底仰望,盆子四周的边上都是崇山峻岭,有些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仿佛远方飘来的丝丝凉意,令人心驰神往。这也恰恰验证了中科院科学家们推测的两亿年前这里的“清凉往事”。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这片温暖潮湿的地方变成了远近驰名的火洲。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写道:“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盆地中央那座由赤红色沙砾岩和泥岩组成的大火焰山,沟壑纵横,山势连绵,盛夏赤日,炙热气流翻滚腾跃,犹如熊熊烈焰,灼灼燎天,地表最高温可达70摄氏多度,是北纬42度以上唯一的火炉。有人据此戏称吐鲁番是“沙窝里可以煮熟鸡蛋”的地方。
葡萄为什么这样甜?
在火焰山这个大盆子里,我们大可不必像铁扇公主那样扇扇子。因为稍稍抬抬腿,就到了葡萄沟,霎时之间就能得到“冰火两重天”的体验。葡萄沟是中国5A级名胜风景区,位于火焰山西侧。沟内溪流环绕,水质清纯,满沟满谷的葡萄犹如青翠欲滴的绿丝带,在盆地中央飘逸缭绕。在这里,游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品尝世界上最甜的葡萄,还能领略到葡萄沟里维吾尔族姑娘小伙儿的热情舞蹈、惊险刺激的达瓦孜表演、热闹喜庆的少女们采葡萄等民族风情。
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这么甜呢?除了盆地独特的日照条件外,坎儿井的灌溉功不可没。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已将坎儿井写进了《史记》,时称“井渠”,此即新疆的坎儿井。清代萧雄《西疆杂述诗》云:“道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胜连环。疏泉穴地分浇灌,禾黍盈盈万顷间。”这“疏泉穴地”四字,是对盆地中这一巨大水利系统工程的精准概括。聪明的各族人民将高山流下渗入地底的雪水,通过打竖井、修暗渠等方式,引至地面灌溉农田,滋养出甘甜无比的葡萄。播种甘甜的人,同时也在酿造生活的美酒。在葡萄沟里,还保存着古老的酿酒作坊。让人们在一榨一饮中,体会“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豪迈俊爽和欢快热闹。
心醉神迷尽欢腾
西汉以来,吐鲁番盆地就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如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寺院遗址、雅尔湖石窟及苏公塔、吐峪沟石窟等。
吐鲁番冬天的气候优势如今越来越明显。不冷、恒温、干爽、暖阳等独特自然条件,已经成为其冬季旅游的优势资源。随着储存技术的不断提高,游客们可以在暖暖的冬阳中,在“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优美旋律中,一边吃着葡萄和哈密瓜,一边徜徉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寺院遗址、雅尔湖石窟及苏公塔、吐峪沟石窟等名胜古迹。吐鲁番旅游部门还针对世界洼地特点,精心打造了“在世界洼地辞旧岁,在海拔零点迎新年”的旅游项目。吐鲁番地区旅游局局长陈书国说:“游人们可以在这个令人心醉的地方尽情狂欢,将所有愁绪抛到九霄云外;可以去海拔零点见证自己健康快乐的人生征程,满怀信心地拥抱新的一年!”
走笔至此,《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真挚美妙动人歌词,情不自禁地流于笔端: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果园的姑娘阿娜尔罕哟/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葡萄根儿扎根在沃土/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葡萄园几度春风秋雨/小苗儿已长得又壮又高/当枝头结满了果实的时候/传来克里木立功的喜报/姑娘啊遥望着雪山哨卡/捎去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