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写在著名国画家汤清海先生从艺60年回顾展之际

邹觉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8日   第 07 版)

  黄山流泉看劲松

  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这块丰饶肥沃的大地上,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古遗风,孕育了历代的先贤雅士,如一颗颗璀璨明珠,光耀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时光荏苒,岁月轮转,汤清海先生1935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市。

  孩提时代汤清海就聪颖资慧,显现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在当地的教会学校接受西方美术知识教育,萌发了他的艺术灵感,更坚定了他对艺术执著追求。尔后就读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张肇名一代艺术大家,裨益非浅,深受熏陶,得法于老师为山水者、为人物者、为花卉者笔墨之道,心摹手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深得老师的器重。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执教于湖南轻工业学校,继而又担任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首任馆长,对齐派艺术有较深的研究和了解,数十年来,坚持游历写生,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采众家之长,自成一家。

  汤清海先生在国画艺术领域具有独特的心灵领悟和视觉审美表现力的极富潜质的国画家,在近60年的国画艺术不断磨砺创新尝试中,大胆摸索着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个性的国画特质语言,在不同流派的国画艺术大师中汲取精华,在继承“黎家山水”技法的基本上他独创了“木裂纹”的皴法来表现山石,以焦墨渴笔来表现松树,创造出一种“铜山铁松”的山水意象,构建起一种苍劲雄建,浑厚华润的山水画风,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把“岭南画派”先辈们开创的画风,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对国画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汤先生的山水画以自然为圭臬,注重写生,师法造化,又入得岭南诸家堂室,得传统一脉,窥笔墨三昧,自然形成了饱含生机,充盈时代精神的新山水格局,所作《瑞雪丰年》、《神游太行图》、《崂山九水十八潭》、《长城》之属皆是扛鼎之作。所作花卉既有八大置陈之简、布势之奇,又深得白石老人之精神,笔墨重、厚、透、拙、真可谓金刚杵地,钟鼎相和,《雄视》、《年年有余》、《紫气东来》、《牵牛花》等作品,皆可比列大观之属。汤清海先生的人物注重造型,有鲜明的西画特点,取材立意富有时代精神,有生活气息,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如《数数看》、《赶集归来》、《品花图》等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和时代气息。

  最难能可贵的是退休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汤先生的艺术追求是时刻不忘时代精神赋予的创作灵魂,这个创作理念,同时也铸就了他的艺术成就。正如他在《登老君山》题画诗中所言“不畏长途跋涉艰,写生千里赴栾川……”,已逾古稀之年,汤先生又开始了一次人生的创作壮举,他历时三年,跋涉九省,西上巴颜喀拉雪山,东向黄河入海口,行程万里,搜集大量资料,精心筛选,三易其稿,最后,终于完成了168米长,0.7米宽的巨幅长卷《华夏黄河图》。长卷完成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为之题书卷首,著名作家二月河为之作序。2011年8月巨幅长卷《华夏黄河图》无偿捐献中国水利部黄河委员会收藏。

  对审美的自我观照与国画艺术传递美感本质特征,自我心灵的真实与客观世界的情绪纠结与渲泄,对生命本质的挖掘与把握,无一不融于他的笔墨,在其山水、人物、花鸟画中表现出来。从而孕育出他的主观审美意象与客观描绘对象与灵动、纯性、显现生命颜色的画面,成为水墨交融的有机整体,极大的调动了观赏者的审美欲望及审美愉悦,激发观赏者对天地有大美和对生命的感悟、尊重和共呜。

  画道即人道,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实无华。汤清海先生为人谦逊,处世淡泊,不事张扬。“自在幽谷意八方,随风万里送清香。心心叶叶因时发,不与群芳竟短长。”这既是汤清海先生咏兰的诗句,更是汤清海先生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祝愿汤清海先生“艺术之树常青”,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不忘时代赋予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在执著追求艺术同时多出精品力作,获取生活与艺术双重收获。

“亚太梦”助民族品牌王老吉走向世界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事法院拍卖公告
拆迁评估报告送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