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麦盖提:掀起你的盖头来

王宝君 彭中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8日   第 06 版)

  远古时期,叶尔羌河从喀喇昆仑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滚滚奔流,把沙漠西部冲积出一片狭长的绿洲,在叶尔羌河继续北去与提孜那甫河流交汇处的绿洲上,有一个被称为“刀郎”的部落在此狩猎拓荒、繁衍生息……如今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就是享誉世界的刀郎之乡——中国新疆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

  “刀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麦盖提县是“刀郎文化”的发祥地和“维吾尔乐舞之母”阿曼尼沙罕的故乡,堪称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一座宝库和天然博物馆。生活在这片热土的维吾尔“刀郎人”,不仅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富于民族和地域特色、绚丽多彩的精神财富——以“刀郎麦西莱甫”、“刀郎木卡姆”、“刀郎农民画”和“刀郎文化绣”为代表的“刀郎文化”。

  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源头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刀郎麦西莱甫,是千百年来刀郎人在狩猎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舞蹈,生动表现了刀郎人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充满必胜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刀郎农民画,起源于18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中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引起海内外关注。刀郎文化绣,是沙漠、胡杨、湖泊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创新培育的独具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刀郎民族刺绣品牌。

  进入新世纪以来,“刀郎文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获得了巨大发展,刀郎民间艺人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各种重大演出活动,特别是在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中,麦盖提县3名刀郎木卡姆民间艺人所表演的维吾尔木卡姆,作为此次出访日本所带文化套餐的压轴戏出现在日本观众面前。“刀郎农民画”也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其中一幅被巴黎国际艺术馆收藏,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民生新疆双语画丛》彩绘版系列连环画,就是以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为素材,由麦盖提县农民画家所创作,进一步打响了“刀郎文化”的国际品牌,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称为“可喜的探索”。

  “沙漠原来也可以这样美!”

  碧波荡漾的“刀郎湖”如千岛湖般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春夏秋冬四季四景,美不胜收,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首个沙漠景区,会让人们惊呼“原来,沙漠也可以这样美!”

  百万亩绿茵林地从沙漠边缘向沙漠腹地延伸,一望无际,蔚为壮观,那可是麦盖提县人民“抗风沙、治盐碱”的沙漠造林的成果。

  蜿蜒流淌的叶尔羌河,一直在见证着刀郎人的时代变迁。

  残垣断壁的名胜古迹、锈蚀的出土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刀郎人悠久的历史;26万亩连片的原始胡杨林,以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独特的美丽妖娆,向人们展示着顽强、坚韧和旺盛的生命。

  2万余亩的东河滩湿地,植被茂密、万物丛生,一片原始生态景象,充满无限的生机。

  历史上,麦盖提就是“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之地,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18世纪末,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3次从麦盖提县启程,深入大漠腹地考古、探险。1993年中英探险队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其规模空前的壮行仪式就是在麦盖提举行的。

  谁不夸俺家乡好

  56万亩红枣,16万亩核桃,5万亩杏子、黄桃,麦盖提名副其实的“红枣之都”、“瓜果之乡”。喀什地区红枣种植生产、深加工、科研及技术推广龙头企业的新疆“枣都”集团,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其著名商标“枣都”牌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世界各国。

  麦盖提年种植45万亩棉花,成为全疆的棉花生产大县和全国的优质棉基地县。年存栏40余万只的“刀郎羊”,因其具有生长发育快、体格大、肉质鲜美、繁殖率高等优良特性而被誉为“羊中之王”。“胡杨”牌野生蘑菇、野生大芸、沙棘果、枸杞、罗布麻、红花等特色补品,被誉为沙漠“黑珍珠”……

  在麦盖提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如今生活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13个民族的30万人。各民族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麦盖提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县、自治区首批命名的“平安建设先进县”和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自治区城市天山杯先进县、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自治区2011-2013年度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新型工农业、新型城镇、高楼大厦、公园广场、城市道路、乡间公路、农家院落、叶尔羌河大桥、沙漠公路等等,无处不在展示着刀郎人现代的文明。

  刀郎之乡,大美麦盖提!

阿克苏的苹果“红”了
麦盖提:掀起你的盖头来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