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快培育新型产业的战略,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海归群体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海归助推杭州经济腾飞
浙江海邦人才基金是国内第一只以“成功老海归帮扶新海归创业”为主题的风险投资基金。基金成立以来,成功克服了国内宏观经济不景气、IPO(首次公开募股)暂停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投资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海邦人才基金投资的所有项目都是属于国家及浙江省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投资人张志仁表示。
海归邹湘坪在国外打拼多年,因为看好国内市场,回到杭州创业。杭州海创园不仅帮他落实了生产车间,连工商登记注册、企业申报项目这些繁琐的手续都一并解决了。在多种行政政策支持下,海创园园区企业在今年4月底就实现了203亿元的技工贸收入,完成税收27亿元,成长速度惊人。海归们的奋斗,优化了杭州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着杭州经济的腾飞。
海归经济成深圳新亮点
今年上半年深圳引进了2040名留学回国人员,他们之中有13%的人选择创业。据深圳市外国专家局不完全统计,深圳“留”字号企业已超过1700家,超亿元产值的逾30家,几乎100%属于智慧型的科技创业企业。
因研制“隐形衣”而闻名世界的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刘若鹏,2009年带领由5名“海归”组成的超材料技术创新团队,成立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如今的光启像一个“小联合国”,来自哈佛、耶鲁等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在这里集聚,科研团队已经超过300人,并有了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刘若鹏说:“深圳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已成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首选城市。”
海归经济发展仍有瑕疵
在中国海归创办的企业中,存在比较明显的“三三现象”:大约1/3能有较大发展;1/3勉强维持生存;1/3处于破产或半破产状态。
江苏德明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平一表示:“引进人才不能唯学历,而要看技术含量和项目前景。我虽然有两个海外硕士学历,但几乎申报不到国家、省一级的科研项目,因为均要求申报者是博士学位。”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桂裕鹏也经历过回国时政府部门承诺很好、创业过程中却一再推脱的情况,他说:“国家的引才政策很好,充满诚意。但回来后,感到很多政策衔接存在问题。”
尚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吴少辉建议,“除了资金政策的落实外,政府部门还应在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支持,帮助创业海归开发新市场,吸引新投资,尽快让海归创业者实现本土化,创造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