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

禅风越千年 祖庭重开颜

——访江西省青原山净居寺

本报记者 陆培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26日   第 06 版)

  净居寺大殿前香火旺盛

  善男信女在净居寺祈福

  净居寺僧人正在耕种

  净居寺内景

  青原山是一方被禅化的圣土,是一座被教化的名山,是一脉被净化的山水。

  1300多年前,唐朝初年,自从一位名叫行思的行者,随手折下一株荆树倒栽于此地,这块被点化了的土地便有了灵气,这座并不张显的山便有了仁智的名气。之后,行思在曹溪南华寺耳濡目染,得六祖惠能真传。

  15年后,当行思返回青原山时,那株小荆树竟然枝繁叶茂,碧叶滴翠。行思大喜,即开山创寺,广收僧徒,力弘佛法,四方僧众云集,遂成禅宗青原系。行思被尊为七祖,青原山净居寺被誉为“江西七祖家”。

  今年初夏的一个晴日,本报记者来到青原山净居寺,专访了现任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青原山净居寺方丈妙安大和尚。

  ①七祖道场  重现辉煌

  在净居寺的庭院,一方古碑上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曹溪宗派”。妙安法师介绍,这四个字是500多年前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写下的,有力地印证了净居寺是历史上曹溪宗的祖庭。曹溪宗则是对从青原系分化出来的曹洞、云门、法眼三家的统称。

  净居寺虽历经沧桑,几经颓毁,但香火一直延续。从1984年开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佛教界四众弟子大力支持对该寺进行修复。净居寺重建了钟楼、鼓楼、客堂、祖堂、禅堂及山门等。特别是近几年来,净居寺先后翻建了毗卢阁,修建了青原塔院,对大雄宝殿和天王殿等殿堂进行了全面整修,对古代碑刻进行了保护,拓宽了殿前广场,完善了基础设施。2011年以来,净居寺筹款2000多万元推进了青原塔院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了祖师殿、伽蓝殿、功德堂、大寮禅房等重建维修建设,争取到了“三宗禅堂”建设用地,并通过了规划和设计。

  2013年,净居寺成功举办了以“行思路、行思禅、行思赞”为主题的纪念青原行思诞辰1340周年庆典活动。这年11月9日,又成功举行了“三宗禅堂”奠基法会。

  妙安法师说,净居寺这些年来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大建设,标志着净居寺新时代已宗风大振,法务昌隆。

  ②爱国爱教  道风建设努力不懈

  土地革命时期,高光法师住持青原,支持毛泽覃等人创办了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收治伤病员1300多人。毛泽东曾亲访净居寺,看望慰问了寺内的红军伤病员。

  妙安法师介绍,净居寺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爱国爱教,加强自身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去年末,净居寺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净居寺被列为第二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妙安法师说,千余年来,任凭山外潮起潮落,净居寺一直严格遵守佛陀制定的戒律和祖师订立的丛林规约,恪守佛教传统,从未有过烧高香、烧头香、撞钟等商业化现象。寺院每月布萨诵戒四次,对违背戒律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不共住。

  上课、过堂、普请、坐香,就这样简简单单,不事经忏,没有吹吹打打的热闹场景,只有参禅静修的淡然和闻经听法的愉悦。除了几位年老体弱的老僧,多数法师都持午,还有几位法师身着百衲衣,脚穿自制草鞋。有的法师还持金钱戒,在现实生活中实属不易。撇开是否明心见性不论,这种严持戒律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净居寺规章制度健全,立有《禅堂规约》、《共住规约》、《客堂规约》、《云水堂规约》、《衣钵寮规约》、《库房规约》、《大寮规约》、《冬至礼祖仪规》、《藏经楼与阅览室规约》、《塔院规约》等,这是净居寺弘扬传统佛法的基本功课。

  为使社会大众对禅宗修行有亲身的感受,净居寺每年国庆假期面向信众举办禅修体验营。在每年体光老和尚圆寂日前后,举办念佛七活动,带领四众弟子追忆先贤。每年佛菩萨圣诞等节日,为信众举行传授三皈五戒、在家菩萨戒等法事活动,组织信众诵经做善事。每年还不定期邀请国内著名法师来寺院讲经说法。

  在东南亚海啸、“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净居寺全体僧众和护法信众都积极参加寺里举办的祈福超度法会,为受伤者祈求消灾,为亡者念经安息,并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帮助灾民解决困难。

  ③百丈清规永在

  大师风范励志觉人

  妙安法师介绍,由怀海禅师确立的“百丈清规”,是禅宗从中国佛教文化实际出发,对佛教沙门设立佛图户制度作出的大胆调整。“百丈清规”不依赖于当时律宗的“佛图使人”与“僧坊使人”制度,在历代祖师基础上,完善制定了符合禅宗佛教文化的清规,如“唯树法堂”、“农禅并重普请”、“普茶”等内容。

  历史上,历代净居寺住持都身体力行实践百丈清规。维信禅师、笑峰禅师、药地大智禅师等是净居寺整肃寺规寺纪的带头人。他们严格执行百丈清规,如带领众僧上山砍柴、种茶,下田种粮种菜,带头参加普请,使净居寺能自给自足,僧人静心学禅。

  如今,在净居寺的院内院外,仍可以看到一块块的菜地,长着蔬菜水果,一年四季的品种不同,这些菜地由僧人和居士栽种,供应给寺里的厨房。

  1990年,释体光法师住持青原山净居寺祖庭。体光法师以古稀高龄,身体力行,质朴地继承了中国佛教禅宗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上承佛祖之旨,下导四众之觉,兴丛林,立教规,力弘农禅并重的祖训,恒持八关斋戒,半月诵戒布萨,潜心习禅,奋力农事,使寺院僧众自食其力。

  体光法师一生以戒为师,各种规矩娴熟,坚持终年一领百衲衣、过午不食的修行风格,多年用功于禅修,颇有心得。他化导僧俗,谆谆不倦,受其感召教化者,遍及海内外,使祖庭重辉,道风远播。

  2013年1月26日(农历腊月十五),是体光法师圆寂9周年纪念日。净居寺隆重举行“体光老和尚全身舍利塔祭祀法会”,僧众齐声恭诵,用虔诚的唱念寄托对体光法师的深切缅怀和无尽感恩。

  在妙安法师的引导下,我这次专程拜谒了体光老和尚的全身舍利塔。木鱼声声,佛号悠悠。我想,这座处在青原塔院最高处的全身舍利塔,会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位禅宗大师的风范,励志觉人。

禅风越千年 祖庭重开颜
行思素描
青原系法脉源流
责编:申孟哲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