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

行思素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26日   第 06 版)

  净居寺创始人、禅宗七祖行思法师画像。

  净居寺法师在纪念青原行思禅师诞辰1340年庆典上做法事

  他,从家乡安福严田走来。那里的古樟虬枝横溢,盘根错节,像沉吟的哲人。小小年纪的他,时常抚摸古樟斑驳的树皮,仰望古樟直刺青穹的伟岸身驱,思考天地万物之理。

  11岁时,他便出家当了小沙弥,24岁时,慕名前往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拜六祖惠能为师。

  他修炼15载,终成六祖首座弟子。

  六祖临终前,对他说:“我自从接受五祖弘忍的袈裟以来,遭遇种种磨难,现只得将袈裟留下以镇山门,而你应该走出山门,将禅法分化弘扬,勿使之断绝。”

  于是,他于唐开元二年(714年)从南华寺出发,风尘仆仆回到吉州青原山净居寺开辟法堂,广弘顿悟之禅法。

  青原山林密鸟鸣、瀑泉飞流的幽美环境,让正逢盛年的他心旷神怡,激情满怀,开始对禅学、禅宗、禅文化,进行比较系统并贴近实际的研究、弘扬。

  他在寺庙大殿思考,在林间小径思考,在与香客的交谈中思考:“如何才能将佛教从少数人的学问修行,转向更多人的道德修行呢?”

  他且行且思。终于有一天他“顿悟”:“客观世界及其变化,均为心之幻觉,由心所定。心即为佛,而佛性乃人皆有之秉性。人,须发扬自身佛性,勿心外求佛。”

  这就是禅宗著名的“本性是佛”的观点,比佛教原先的修行方法更为直接便当。以此引导社会,凡有劣迹的坏人皆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具有普遍的教化意义。

  他在净居寺弘法28载,极力推崇六祖禅法,走大众化、生活化道路,使佛教更具中国本土特色。禅宗所称的“五宗七家”,属他开创的青原派繁衍的就占三家。

  “山原七祖开,地以名贤重”。他且行且思,思有所得,终于使青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祖关”,成为“山川第一江西景”,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

  他,就是行思,被后世尊为“禅宗七祖”。

  (本报记者  陆培法整理) 

禅风越千年 祖庭重开颜
行思素描
青原系法脉源流
责编:申孟哲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