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

你应该了解的大运河简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08日   第 08 版)

  距今2500年前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为争雄称霸等军事目的,人工开凿的运河已经在多地出现。这为大运河的最初雏形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486年

  吴国在今扬州附近开挖邗沟,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成为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

  同样在春秋时期

  越国兴建“山阴故水道”,早期浙东运河开始出现。

  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

  隋炀帝开通济渠。洛阳、扬州、杭州等城市进入发展高峰期。

  公元608年(隋大业四年)

  隋炀帝开凿永济渠,直抵涿郡(今北京南郊),从而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东北方向到达涿郡,东南方向延伸至江南的一条“Y”字形运河。

  公元1153年(金贞元元年)

  金以燕京为中都。从此经元、明、清,以北京为终点的漕运体系形成。

  公元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1289年(元至元二十六年)

  济州河、会通河开凿,并成功翻越大运河水脊山东济宁南旺。此前郭守敬勘察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对黄河故道进行大范围测量,应用了高程(海拔)的理念和数据。这比世界领先600余年,并为会通河的修建创造了基础。

  公元1293年(元至元三十年)

  郭守敬主持通惠河及其水源工程。至此,京杭运河全线贯通。

  明清时期

  大运河沿岸的城镇呈现“因河而兴、因河而亡”的发展特征。

  中国文化中心区,向大运河沿线迁移。多种文学与文艺形式,都沿运河沿线生成、传播、兴盛。

  公元1851年-1855年

  淮河、黄河相继改道。持续700余年的国家南北漕运体系终结。

  公元1872年-1912年

  轮船招商局成立,海运能力加强。津浦铁路通车。至此,始于自然力量、盛于人工智慧、最终溃于自然和社会共同交织因素,大运河再次成为区域性的运输线路。

  进入21世纪

  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开始为社会各界所重视。2005年至2014年,大运河进入申遗阶段。

  当前

  大运河自济宁以南河道,具有稳定、重要的通航水运功能;其余为无水或者仅存遗址河段。

  大运河全线,仍在发挥引水、排涝、排污、灌溉、景观、价值研究、文化遗产体验等多重功能。

  李梦泽、林桂桢整理  

哪里去看大运河?
你应该了解的大运河简况
运河旅游 文化“粘人”
值得串联的景点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