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

运河旅游 文化“粘人”

尹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08日   第 08 版)

  前些日子,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举行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年申遗,一朝梦圆。消息传来,人心振奋。运河沿线各地旅游部门正在筹划成立运河旅游推广联盟,共同向世界推荐大运河旅游资源。

  近些年,中国的每一处世界遗产诞生,伴随而来的种种“红利”都为人们所关注。而旅游业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一块。以既有的世界遗产项目为例,无论是气吞山河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明清故宫,还是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古朴幽静的丽江古城,无一不受世界各地的游客追捧。如今,“大运河”必将又成为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的金字招牌。

  但是,怎样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却值得思索。目前,中国已拥有47处世界遗产,稳居世界第二位。与过去相比,“世界遗产”头衔本身的品牌效应已经有所弱化,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此外,大运河本身呈线状分布,58处遗产点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体量大、景点多,对游客而言,很难整体游览。也就是说,对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旅游开发而言,“世界遗产”能产生一定的利好作用,但是要想将大运河打造成一个成功的旅游产品,增强其对游客的“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发展运河旅游,离不开“文化”二字。运河不仅开通早,而且还是一条活着的运河,其江南段至今仍承担着运输功能。运河申遗成功后,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恢复部分历史遗迹的原貌,以满足人们对文化之“根”的追求。例如天津市武清区建立运河遗址公园,静海县打造运河文化园、运河度假村等,就是力争在尊重历史和自然的原则下,以合理的方式让文化遗产延续的有益尝试。

  另外,据媒体报道,围绕大运河旅游开发,未来有望推出穿越多个运河城市的大运河邮轮游,或是水陆并举,或是分段运行,沿线城市还将打造一些针对性强的中长线旅游产品。无论未来推出的产品形态是什么样子,有一点是肯定的,让中外游客体验古运河的深厚文化内涵,已成为沿线城市的共识。

  运河两岸曾是经济繁荣的地带,如今城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们生活是啥样子?运河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会是游客想要了解和感受的。在“城市旅游”的发展新阶段,这些或许也将成为运河沿线城市未来旅游业的新看点。

哪里去看大运河?
你应该了解的大运河简况
运河旅游 文化“粘人”
值得串联的景点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