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两条“走廊”打通世界经济动脉(望海楼)

沈丁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5月14日   第 01 版)

  李克强总理刚刚结束对非洲的友好访问。李总理在访问尼日利亚和肯尼亚时,分别与这两个国家达成了中国援建高速铁路的重要协议。在访非期间,中方还提出了建设“东非交通走廊”的构想,这是中国“走廊外交”的新升级。这一宏伟设想一旦实现,将广泛惠及东非沿路各国,助力非洲经济强劲发展。

  中国推动“走廊外交”的着力点,一在“交通走廊”,二在“经济走廊”,其经验源自国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先行,基础设施优先,成功推动了人与物以及信息的流动,经济迅速腾飞。中国经验表现在“交通走廊”与“经济走廊”的并进,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已具备向国外输出“走廊”建设知识与技术的能力,高铁已然成为中国高科技的新名片。

  在此基础上,中国近年积极提议与周边地区开展互联互通,将中国境内的交通走廊延及亚太,这势必有利于各方分享中国交通走廊技术,共享亚太经济提速的红利。为此,中国已在西线成功推出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并已绘就欧亚高铁走廊的宏伟蓝图。中国交通运输部还就连通台海两岸的海底隧道提出概念,其构想令人鼓舞。

  建设亚太交通走廊的目的在于拉动地区经济,成就经济走廊。伴随中国提出并发展周边交通走廊,中方已将经济走廊的理念传播国外。近年来中国倡议“中巴经济走廊”以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将造福中国与南亚以及东南亚,已经得到相关各方的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去年出访中亚与东南亚,提出了“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对造福亚洲东西海陆走廊上的国家与人民,对增进亚洲的稳定与和平,意义十分重大。

  在国内两条“走廊”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已将这两条“走廊”的经验推向亚太。随着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所推动的中非高铁合作,中国两条“走廊”的实践又将走进非洲,造福广袤的非洲大地。从交通路桥到市政设施,从经济发展到社会稳定,中国对外传播的是知识与技术,给世界带来的是发展和机会。

  非洲和世界可以发现,时代变化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过去在反殖时代,中国为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建造坦赞铁路;当前在发展时代,中国为东非修高铁。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中国的资金充裕了,技术进步了,合作的能力增强了。中国本身已从引进资金与技术的阶段,经历了吸收和创新,进入了对外输出资金和技术的新时代。

  中国已具有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能力。随着“走廊外交”、“地铁外交”和“高铁外交”,中国必将还有“飞机外交”、“太空外交”、“新能源外交”等各种以知识与技术为基础的合作外交问世。中国愈多推动合作发展的外交,就愈能搭建跨国友好的桥梁,取得互惠共赢、各方满意的结果,展现世界经济走向稳定增长的明朗方向,为人类的政治互信、经济互利和文明互鉴带来新机遇。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能源点燃新希望
习近平奥朗德题写序言
李克强张德江分别会见土总统
李克强会见美国财长
李克强会见尼日利亚参议长
井盖也能成风景
“十亿亿次”计算机将研发
塔里木油田攻克世界级难题
两条“走廊”打通世界经济动脉(望海楼)
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