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伊拉克境内的暴力冲突已经开始被外界冠以“内战”的描述。当年,美国大兵“帮助”伊拉克民众赶走了“暴君”萨达姆,许给民众一个灿烂的明天。然而,随之而来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大爆发却造成死伤无数。如今,什叶派的总理马利基政权又遭遇到逊尼派部落和“基地”组织的武装挑战。谁都会忍不住问一句:说好的光辉前程呢?
如果这就是得到美国“帮助”的后果,还有人敢轻易接受美国的“帮助”吗?
许多研究美国的文章都提到,美国人有强烈的上帝选民意识和同样强烈的天命意识。他们相信,他们建成的新大陆将成为耶稣所说的“山巅之城”。他们相信,美国是“自由的楷模和希望的灯塔”。
这种特有的优越感与超级大国的身份结合之后,造就了一个四处指手画脚甚至不惜诉诸武力以“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走上“正确道路”的“世界警察”。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蛮横江湖数十年,几乎是指哪儿打哪儿,想“帮”谁就“帮”谁。只是,结果呢?似乎,美国注意力所到之处,不是炮声隆隆,便是吵成一片。
在伊拉克、在阿富汗,美国大兵的军靴实实在在踩在了异国的土地上,结果,流下血汗的不只是美国大兵,还有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在北非,美国战机“驾临”利比亚上空,把多少人的家园炸成废墟。在叙利亚,美国的出手虽然低调得甚至有些三心二意,但是与巴沙尔·阿萨德对着干的态度却是明确得很,于是,无须“老大”亲自出手,自有一帮“小伙伴”主动跳出来出钱出力,结果是迄今为止十几万生命消失。在亚洲,美国的高调“重返”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菲律宾等“小兄弟”上蹿下跳,搅得原本平静的地区一时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凡此种种,美国俨然是各种“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推手。这样的“帮助”,谁稀罕?
真有稀罕的。这不,“老大”美国总统要亲临,顿感“蓬荜生辉”的日本哭着喊着要给予奥巴马国宾待遇,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要求“巴拉克”给个话,承诺在钓鱼岛问题上给日本撑腰。奥巴马算是相当给面子,亲口承认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安倍美得似乎痛哭流涕都不能表达其感激心情于万一。只是,且不论安保条约中的措辞多么暧昧含混,单是奥巴马后来添加的“注脚”,就足以让安倍颇感尴尬。奥巴马强调,美国的立场由来已久,并表示,钓鱼岛“没有红线”。
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再从叙利亚到亚洲,美国对他国的“帮助”似乎悄然变换了模样。从赤裸裸的“入侵”到只派战机支援,从暗地里的不放弃到各种暧昧的“走钢丝”。有人说,这是美国走向衰弱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依然稳坐“江湖第一把交椅”的美国在摸索更适合自己的外交策略。
无论如何,对于美国的“帮助”,无论是它主动送出还是被动给予,都该小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