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11日 星期五

守望“家园”

——赵宝平书画艺术

韦尔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11日   第 16 版)

  远山云晓
  赵宝平

  赵宝平痴迷于书法艺术,在逾30年的时间里临帖摹写从未间断。长久浸淫于书法之中养成的笔法意念,以气运笔形成的气韵,自然地在作品中弥散流溢出来。他十分重视以书入画,在作画过程中强调书写的韵味,追求一种真正的畅神抒怀。他说:“艺术可以传达生命灵性,心之畅游才是艺术境界的最高体现。所谓写意精神,更多地是在形而上的层面去感悟,给人的自由想象与直觉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赵宝平虽然醉心于传统但却不墨守陈规,创作探索中善于进行纵面的深入与横向的比较,以开放的视野,观照东西方哲学和艺术思维的差异,并尝试从绘画的本体入手,融合东西方艺术,使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创化再生。

  特别是他近10年以来的水墨画创作,更趋抽象化、意象化和追求精神性的倾向。对于艺术家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在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情感,还在于能否成为自己的旁观者,如此方能得见内心之真“象”,使作品超越技法,给观者带来“陌生感”。赵宝平的实验性作品就具有这种“陌生感”,这个陌生指的不是技巧或画面上的新鲜感,而是说它在风格和精神气质上给人一种难以言说和界定的感觉,这对于艺术创作探索十分重要,是一种在“边界”的游离状态,如此方能形成突破的态势。

  时下,对中国书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生存危机的讨论,体现出艺术界的一种焦虑。其实,作为“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艺术家要做的只是静下心来,回到中国书画的本体,体悟中国书画的精神实质。从原点出发,才能创化出可以立足于当代中国书画艺术之林的新的生机。而面对文化的碰撞和精神家园的迷失时,艺术家该怎么办?或许没有标准答案,我期待赵宝平以他的作品做出精彩回答。

唐湘子:艺术唯“真”
中国艺术区的困与惑
中央美院附中六十周年:展时代精神
守望“家园”
艺术展还原消逝的世界
责编:赖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