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北上,最近有两条消息搅动着家长和学生的心扉:向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今年增加5所达17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宣布将于9月开学,首批只招300人,本科生一年学费在10万元内,该分校的长远办学规模是在校生1.1万人。香港大学深圳分校区也已获批准,正在加紧建设中。
前几年兴起的“港校北上潮”,还在升温。
抢生源,师兄师弟齐出马
今年香港不少高校上浮了在内地的招生计划数。进入春天后,港校就加紧在上海等中心城市展开招生攻势,其情形就像内地名牌高校自主招生那样,掐尖“抢生源”。
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上海召开的本科招生宣讲会,现场人头攒动,家长们普遍表示,十分认可香港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港校多用英语授课,本科学制已从3年制改为4年制,与内地一样了。而且与出国留学相比,送孩子去香港读书,比较能抓住孩子的未来去向。
通常,想进香港名校的内地高中应届毕业生,平时成绩出类拔萃,要求比普通“一本”还要高一些。香港高校一般采取独立于内地高考统招以外的录取方式,录取与否不会影响考内地大学,所以不少考生一边试水香港,一边备考内地名校。
儿子在读高三的倪女士说:“香港离上海近,肯定要比直接把孩子送到国外的环境里更能快速适应。如果以后想读研考博,会选择去欧美,到香港读本科算是一种过渡吧。”
兴高教,内地容纳“香港模式”
香港高校的主事者欣喜赶上了好时代:
一是香港特区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中,教育产业位列其中,目标是巩固香港的区域教育枢纽地位。特区政府对教育投入巨大,香港社会对高教的支持也常有大手笔。
二是内地学生对香港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很大,内地政府、教育界尊重、接纳香港教育模式。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内地一本录取率去年不到10%,如此紧张的供需关系需要缓解,这就要加大对教育的供给,香港比较好的学校进入内地,会增加供给,是好事儿,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近年,香港高校纷纷到内地合作开设分校区或合办课程。浸会大学早就与北师大在珠海合办联合国际学院,在常熟成立研究院,在内地扎根愈来愈深。浸大校长陈新滋认为,港校北上办学,贵在提供“香港模式”,这对刺激内地高校文化、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及两地教育的交流融合都有益处。
两地高教的合作已相当广泛深入。据悉,香港浸大已与北京、上海多所重点大学订立合作方案,共同培育本科生和研究生。
还有科研合作。受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广阔、土地成本较低、科研资金充裕等因素吸引,近年香港高校纷纷北上深圳设立产学研基地。香港的科技大学、城市大学、理工大学、中文大学等都在深圳有了产学研大楼。
继珠海之后,内地香港联合办大学的新热点无疑在深圳。发达的城市应有发达的高等教育,深圳过去30年取得经济奇迹后,产生了内生性的人才机制缺失问题。仅有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寥寥几所高校,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了。“香港高校进入,深圳一下子多了几所一流的院校,终于和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了。”深圳市的专家评价道。
学费高,香港氛围无法复制
北上潮中,也有港校显得冷静。香港理工大学负责人表示,该校在6个内地城市均有常驻“基地”(办事处),在对香港本部的学生服务、两地学生交流方面,已能很好地达到分校的成果,因此“暂不会考虑北上开办分校”。
港校再招手,内地的家长又是如何盘算的?
香港中大是国际名校,其深圳分校很吸引人,但不少珠三角的家长认为,它无法复制香港的社会氛围以及校园生活,而且到深圳入读此校,自然无机会申请香港身份证。
相比之下,新增的可向内地招生的5所香港高校,虽只是二线院校,但在办学氛围与未来的免签求职优惠上则与其他港校无异。选哪个?家长们很纠结。有专家分析,综合各种因素,港中大(深圳)与这5家新增的香港高校,极可能在同一条分数上招生,竞争同一批生源。而且港中大(深圳)的学费一年近10万元人民币,汇率兑换后,与这5家香港二线院校的学费水平相若。所以这两者会有一番竞争。
不少内地家长盘算的是,通过读书“交买路钱”,让孩子移民香港,所以舍得每年花十几万元学费去香港读书,却未必愿意每年花10万在内地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