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就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进行了分析,并详解了在技术手段空前发达的今天,依然难以寻觅到该机踪影的可能原因。
杂志认为,如果事故正如所报道的那样在海上发生,那么MH370可能像2009年6月失事的法航447那样,要历时数年才能找到。原因很简单:“很难在浩渺的海里找东西。”
MH370机长飞行经验丰富,但航班却在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的情况下突然消失,虽然这让一般人吃惊,但是并非完全不能理解,因为一旦遇险,飞行机组的第一要务是处置。航班飞行员、博客作家帕特里克·史密斯表示:“飞行员们谨记的要领是:驾驶,导航,然后才是通讯。因此无线电通讯的沉默并不让他感到惊讶。”他说:“反而要是他发送了一条遇险信号,那倒显得有些奇怪。”这大概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该航班飞行员并未向地面通报他们遇到了何种险情,或是发出求救信号。
对于地面来说,当一架客机坠毁,他们怎么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方位呢?答案是:因为那发生在海上,那里没有雷达站。
飞行中的航班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持续不断的,一旦飞机离开海岸线 160公里到240公里,雷达便不再发挥作用了,因为其监视距离有限。这时,班机一般会通过高频无线电通讯与地面联络。在航线上的各个“报告点”,航班飞行员会向地面报自身位置、速度等参数。在两个报告点之间的飞行途中保持无线电静默也是可能的,因为在1万多米的高空飞行,一般情况下的确是乏善可陈的。有些飞机的通讯系统甚至根本就不需要驾驶员的介入,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会自动将有关参数通过卫星链路发送给地面塔台。
虽然现代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均采用了GPS导航,但那只能告诉航班它自身目前所处的位置,而无法告知地面控制中心飞机的位置。这就有点像是将你的iPhone手机带入广阔的莫哈维沙漠腹地:你手机里的GPS会显示你的位置,但你无法使用“Find My Phone”的功能,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手机信号。尽管飞机可以通过卫星链路实时传递数据,但要想在全行业普及这种设备将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很多商业航班都安装有紧急定位信标,飞行员只要在一瞬间按下它便可启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如飞机机身与水面相碰撞时也会自动被激活。尽管民航系统在海上并没有雷达和跟踪系统,但军方和安全部门肯定拥有相应的监视手段。这些部门可能部署有政府公务船只、飞机或是卫星来采集数据。就像发生在1983年苏联战斗机将韩国客机击落的事件那样,美前海军陆战队飞行员约瑟夫表示:“如果在某人的雷达数据中这架航班没有被记录下来,那么我将会十分惊讶。”
《连线》杂志分析说,对航班确切失事位置判断失误或者该机可能整体坠海并未解体,从而导致搜索无果。
有关这架飞机究竟发生了什么已经有了诸多猜测,从飞机起火,一直到恐怖袭击。飞机关键机构发生致命性故障当然也是一种可能。
到目前为止,航空专家们普遍认为掌握的信息还很不充分,因此难以做出任何判断。但他们大多同意一点,那就是不管MH370航班遭遇了什么,这种事件一定是突如其来,猝不及防的,并且由于发生时飞机飞行于高空,因此飞机的碎片将会散布到很大的一片区域。
约瑟夫表示:“如果发生了某些灾难性的事件,当时航班飞行高度的风速超过100节,鉴于那些较小的飞机碎片将会漂移到很远的位置上。”
飞机上任何空气动力学部件,不管是机翼还是尾翼的残骸,都将会像风中的纸袋一样到处漂浮。而那些更重的部件,如引擎或是起落架则将直直下落。燃料和其他液体将会撒开,几乎不留下什么痕迹。这也是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2003年2月1日失事之后大致发生的情况。但不同的是,当时航天飞机的解体坠毁发生在陆地上空,而马航客机可能坠毁在海上而在开阔的水域找到飞机残骸则要困难得多。
(珏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