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对于连云港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作为新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位列沿海首批开放城市的连云港迎来了30年的重要节点;这一年,也是连云港确定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年”。早在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极为看好连云港的优越区位:“海州位于中国中部平原东陲……以海州为海港,刚刚在北方大港与东方大港两大世界港之间,今已定位东西横贯中国中部大干线海兰铁路之终点。”当时的海州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市。
货运跨两洲 直抵鹿特丹
国际战略和国家战略叠加覆盖,连云港在中国地级市中具有唯一性,这主要缘于它的独特区位:处于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产业带、亚太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十”字结点位置。
1992年12月1日,一辆从连云港火车站启动的国际货运列车徐徐开出,宣告东起中国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正式贯通。从此,这条全长109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串连起两大洲,成为连接中亚、直达欧洲的大通道,并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陆桥正式运营21年来,连云港在新亚欧大陆桥的运量占到全国60%。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发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呼吁欧亚各国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在这条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桥梁之上形成区域大合作。
9月7日,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与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过境货物运输通道及货物中转分拨基地,明确将连云港打造成为哈国的战略出海口。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让“一带一路”交汇点和主枢纽的连云港,又一次成为广阔而纵深的中西部腹地最为便捷的出海“大门”。
打造“上合组织”出海口
“连云港始终是一个以港为主,因港而兴的城市。从1933年荷兰人在此建港至今,可以说,列入沿海开放城市的30年是连云港发展最快的30年。1984年,连云港港口吞吐量只有700万吨左右;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枢纽功能的发挥,港口也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吞吐量突破了2亿吨,拥有500多万集装箱能力,成为全国第九大集装箱港口。现在连云港物流量的70%,是为我国中西部服务的。而中亚、西亚从东亚进口的货物,有50%到60%以上比例是通过连云港这个枢纽进入亚欧大陆桥通道的。”市委书记李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铁路修到码头,连云港区“铁水联运”,使运往中西部甚至是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货物在这里可以实现无缝连接,直接从海运转到铁路运输,不仅节约了装卸成本,也使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平均每集装箱可以节约800-1000元人民币。
如今的连云港,已经开辟了经霍尔果斯出境的陆桥第二通道,开行至郑州、西安、阿拉山口等地的“五定班列”,与中西部15个省区实现“一次报关报检、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做到“港口腹地延伸到哪里,口岸功能就覆盖到哪里”。
港,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实现连云港的大港梦,首要任务是突出港口在沿海开发中的龙头引擎作用。目前,连云港“一体两翼”组合大港格局基本形成。今天的港口,塔吊林立,一派繁忙。记者了解到,经过3-5年的改革发展,未来连云港将建成中哈货物中转分拨基地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先导区,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口的各项功能将更加完善,物流仓储更加便捷;到2020年全面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城市环境优美、金融开放创新、海陆运输便捷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
拒绝大而全 定位专而精
新丝绸之路的核心仍在商贸。拒绝“大”而“全”,连云港选择了一条“专”而“精”的道路。
“打造现代化的国际海港城市,明确港口、产业及城市发展重点领域和空间布局,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与丝路经济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发展规划体系;提升港口及口岸建设,推进园区中西部共建合作,以区中区、园中园的形式共建园区,全面深化区域合作的平台建设与机制完善,逐步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方合作、互利互惠的东中西协调发展新格局。”市委书记李强向记者这样解释未来的“连云梦”。
在连云港市区东北部填海造陆建出的59平方公里的连云新城里,一系列专门服务中西部和中亚商贸进出口的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记者看到,贯穿连云港整个沿海线、全长120多公里的海滨大道已经为这片新的城市增长极带来大量商机。作为未来商贸会展地标性建筑的海州湾国际会议中心和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政府租赁式办公的商务办公区已经逐步建成。
而另一侧的徐圩新区,也将和中亚国家合作共建商贸集聚区,为中亚国家政府办事机构、企业、社会团体提供专项定制式服务,并合作建设规划面积约1000亩的专用物流场站,满足中亚国家出口农产品、化肥、有色金属制品等货种的转运需求。
为了提供整座城市的连接效率,降低居民出行成本,连云港投入8亿元,建设起贯通全市两端的快速公交BRT线路。便捷的公共交通,正是连云港“港产城联动发展”中的“城”的基础,也是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预留出足够发展空间的前瞻之举。
未来的连云港,将由连云新城作为“一心”,徐圩新区、赣榆新城、新海新区作为“三极”, 并以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先导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形成“五纵五横”交通运输框架、“一区七园”发展格局,建设与东方桥头堡角色相匹配的城市综合基础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