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2月27日 星期四

打车应用“烧钱”大战为哪般

“移动思维”重塑生活

本报记者 刘少华 张意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2月27日   第 08 版)

  血拼
  徐 骏作(新华社发)

  2月18日,出租车司机使用两部手机,分别装着“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以方便“抢单”。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押“宝”
  徐 骏作(新华社发)

  制图:潘旭涛

  马年春节前后,在众多一线、二线城市生活的人们,开始习惯用两个打车应用:“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这两个分别背靠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打车软件,因为出手数十亿补贴乘客与司机,迅速聚拢了人气。

  面对汹涌而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公司们以资本卡位,迅速抢滩,在新的行业布局中谋求有利位置。而人们的现实生活,则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的年代,在这个大数据的年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背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在规划、推动甚至主导,可以说,这种新思维正在重塑现实生活。”相关专家如是表示。

   

  ①打车应用“疯狂烧钱”

  家住北京东三环附近的张艾,近日从太平桥大街打了个车回家,车费共29元。她和出租司机的手机里都装了“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个打车App(手机客户端),在分别用两个App绑定的支付宝和微信结算后,她一合计,这次近10公里的打车,花了自己区区4元钱,而支付宝和微信分别替她支付了13元和12元,还分别为出租司机补贴了10元。

  “尽管嘀嘀打车等都表示加大了反作弊的力度,称对有现场叫车和指定叫车等作弊行为的司机和乘客会永久封号,但现在看来,还是有漏洞可以钻的。”张艾说。

  这样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烧钱”行为,正在全国的几十个城市时刻上演着。兴起已两年有余的打车软件,因为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巨头的介入,在马年春节后正在演化为一场支付宝和微信间的“近身肉搏战”。

  从去年12月起,在北京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宝付打车款,通过给乘客单笔最高200元的免单额度或是返还5元现金的方式,在一个月内累积了超过5万人尝鲜;今年1月上旬,“嘀嘀打车”在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乘客使用微信支付车费就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这一活动迅速点燃了用户的参与热情,一个月内,补贴总额高达4亿元。

  与支付宝联合的“快的打车”毫不示弱。在其所覆盖的全国40个城市里,自1月21日起宣布再投入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给乘客的奖励升至每单10元,司机则每单奖励15元。

  故事远未结束。从2月17日起,两者的竞争再度升级。“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营销活动宣布再投入10亿元,将补贴重新调回10元。而当天下午,“快的打车”就针锋相对地宣布“奖励永远比同行多一元钱”。

  2月18日,“嘀嘀打车”将补贴提到随机的12元—20元,“快的打车”则将每单减免提高到最少13元,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同时,两家还打起了捆绑战,“嘀嘀打车”将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列入赠送范围,而“快的打车”则开启了赠送淘宝及天猫平台上的退货包邮。

  “烧钱”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出门前先用软件打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打车一族”的习惯,来自“嘀嘀打车”的数据显示,1月10日至2月9日首轮互动期间,其用户突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支付宝的数据也显示,到1月25日,每天用支付宝钱包付打车款的日订单数就超出15万笔。

  对的士司机而言,由于减少空驶率和补贴效应,收入也增加不菲,在采访中,有的司机就对记者直言,月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为了更快更多的接单,不少司机都在车上装上了两台手机。

  不过,“打车大战”收获的并不是赞誉声一片。司机行车过程中频繁看手机接单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是否会降低路招成功率给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人群造成不公平?……这些,都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北京市交通委出台规定,要求司机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叫车软件终端;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驾驶员在驾车同时用手机抢单,将面临罚款100元、记2分处罚;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正在设计官方打车软件。

  “除彼此间火热的竞争外,不确定的行业政策成为两个打车App共同面临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②巨头们想干嘛?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背靠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都“不差钱”。但人们在乐此不疲地通过打车App省钱的同时,也难免疑惑:巨头们为何这样做?

  “表面上看是争夺打车用户,实际上是争夺移动支付用户,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简单来说,几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是,以资本解决时间壁垒,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版图。

  “互联网最可怕的壁垒不是资金、技术,而是时间”,对于互联网大鳄而言,“如果能用资金解决时间壁垒,再贵也值得”。金山网络CEO傅盛在分析Facebook(脸谱)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时说的这句话,对这场打车大战而言,同样适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正硝烟弥漫的打车大战,实际上是去年以来巨头间日益火热的战争的延续。

  无论是淘宝与微信的互断链接,还是来往与微信的正面PK,抑或百度地图对高德地图的突袭,背后体现出的都是巨头们对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争夺。

  这场“圈地大战”,在近几个月集中表现于对移动支付的抢夺。除打车大战,这场竞争在春节期间的微信“抢红包”中就已锋芒毕露。这一借力传统习俗的新玩法,从除夕到正月初八,微信红包就吸引了超过800万用户参与,这一事件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直言,遭遇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珍珠港偷袭”。

  不仅是移动支付,事实上,争做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已成为巨头们近来频繁的收购动作的“主题”——百度收购91助手以及糯米,在智能手机服务平台和团购上发力;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高德公司,既补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地图资源,也拥有了后者的上亿用户;腾讯与大众点评战略合作,并收购其20%的股份,强化线下布局,发力移动O2O。

  “第一阵营的互联网企业,均在进行入口型企业的布局和垄断。”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李智分析表示。

  当然,这并非中国互联网巨头独有的移动互联网扩张模式,而是世界范围内的主流。2月19日,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元收购拥有4.5亿用户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同样被分析人士解读为缓解其“移动焦虑症”的举措,为移动互联网布局。

  “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去年的一场演讲中,这样警告着大公司跟不上形势后的悲惨结局。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是巨头们转型焦虑的注解,也是他们创新升级的驱动力。

  事实上,除以重资本收购、烧钱等“抢头条”的行为外,通过业务创新,巨头们的移动互联网布局已悄然迈出了许多重要步伐。

  以拥有数亿活跃用户的“超级App”微信为例,它与易迅、爱奇艺、友宝、1号店等多个网上商家实现了支付合作,而更多的线下商家,接入微信支付后,顾客只需扫描商品二维码即可付款。

  个人理财同样成为大公司战略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截至1月15日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的余额宝,还是后程发力的理财通,它们既彼此竞争,也在联手改变着行业的生态。专注于电子商务的京东,也于2月公测“京东白条”,使得部分用户可以“先消费、后付款”。

  “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正在进入创新与资本并重的时代。”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③新思维改变生活形态

  当然,巨头间的竞争带来的不仅是硝烟弥漫,在分析者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催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未来的生活可能性正逐渐揭开面纱。而在许多从业者看来,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其背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思维方式的变化。

  正如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所说,从PC到移动,是互联网对每个人生活从渗透到占领的过程。人们正在改变的生活习惯,其背后都有对应的被改变甚至颠覆了的行业。

  例如,打车软件在改变人们招手打车的习惯,出租行业生态在变化;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将人们的钱从银行挪了出来,个人理财的途径在增多;京东正在试验的新功能中,用户只需提供自己的身高、体重数据就可在网上试穿衣服,未来,线下商场可能连“淘宝试衣间”的地位都难保……

  而由于移动互联网与人几乎“形影不离”,在可见的未来,这种改变将更为明显。

  以打车软件为例,由于移动互联网对收集的大数据有着天然的优势,有专家建议,未来可根据海量的用户使用情况,推算出不同时间点的打车高峰线路、常用线路等,同时对司机的行车路线进行优化,增加其与乘客的匹配度,减少浪费。

  事实上,此前支付宝就根据其海量数据发布过春运的热门线路,百度也推出了“百度迁徙”等,这无疑可以为铁路部门的决策提供借鉴。

  移动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还可能带来一种全新的信用体系。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买家和卖家间互相评分,使得众多卖家为求好评而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素未谋面的人,打交道前也可以根据对方的信用情况来双向判断。例如,家住北京的陈小姐告诉记者,她现在用打车软件叫车时,都会先看看用户评价,“如果司机抽烟,我肯定不坐他的车”。而在招手打车的时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迎接这种新生活的同时,诸多从业者意识到,能造就这一切的将是新的思维方式和更为年轻的力量。

  去年5月,马云宣布卸任阿里集团CEO一职时说:“我们将把领导责任交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同事们。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日前也透露,该公司启动了“少帅计划”,以百万元以上且上不封顶的年薪吸引30岁以下的优秀人才。他的意图也很明确,“真正颠覆性的创新是来自于年轻人,我们希望把这些最优秀的年轻人招进百度,在百度产生颠覆性创新。”

  “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一向被视作重视创新的马化腾,也这样感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长江后浪推前浪”。

  “巨头们渴望和感慨的是年轻人,其实本质上呼唤年轻化、具有变革性的互联网思维。”有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基于移动互联的变革其实才刚刚开始。

 

“移动思维”重塑生活
多赢格局如何健康持续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