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目《广陵散》、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当代作曲家谭盾的《双阙》……今后,在孔子学院里,外国学生不仅能学习汉语,还能学习中国音乐。这是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音乐孔子学院理事长郭淑兰近日在“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首届中国音乐文化海外传播国际高端论坛”上表示的。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孔子学院的教育与文化活动中,音乐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6月,经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批准,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设了全球第一所“音乐孔子学院”。
“音乐孔子学院突破了单一的中国语言教学方式,将音乐与汉语言教学相结合,开展了中国音乐教学、艺术实践、创作与立体展示相结合等活动。”郭淑兰说。
“音乐是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拥有巨大的音乐财富。”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打击乐系主任、音乐孔子学院理事莫徒生表示。中国悠久、丰富的音乐财富既包括传统音乐,也有十分有活力的当代音乐,代表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因此音乐孔子学院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向世界全面地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
此次“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首届中国音乐文化海外传播国际高端论坛”,邀请来自美国、丹麦、韩国和国内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及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围绕中国音乐文化海外传播,特别是孔子学院在音乐文化领域的发展和运作经验等议题,展开广泛研讨。
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教授、孔子学院院长孟剑云表示,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独特,跟响亮张扬的西方乐器相比,显得含蓄内敛,韵致深远,别有魅力。无论什么人,在与之接触后,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喜欢一个国家的音乐往往会进一步喜欢上这个国家及其文化,所以音乐是传播中国文化最好的纽带。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王耀华认为,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影响从来都是互相的。我们应该提倡用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态度对待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既不能用他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音乐,也不能用这一国家这一民族的音乐美学观来代替另一国家另一民族的音乐美学观,尊重各自的文化观、音乐观、美学体系和价值观。
据了解,音乐孔子学院运行一年多以来,本着分享、和谐、发展的精神,先后主办了首届“音乐孔子学院理事会”、“音乐孔子学院启动仪式暨首届音乐节”、“丹麦皇室夏季城堡专场音乐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并与中国驻丹麦使领馆、丹麦文化机构等合作进行了大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引起中国、丹麦和法国等中外舆论界的普遍关注和良好反响。音乐孔子学院正在朝着建设成为欧洲“中国音乐文化中心”这一目标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