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在菲华人“雪”中送“炭”

李佳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27日   第 06 版)

  “海燕”入侵,“菲”来横祸。面对菲律宾灾情,“同病相怜”的中国选择放下争议,推开矛盾,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菲进行国际援助。然而即便如此,中国依旧逃不开西方媒体“吹毛求疵”的关注和质疑。且不说中国多次捐款、派出“和平方舟”开展救援,就是当地华人的救助行动,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的胸襟和气度。

  事实上,在菲律宾遭“海燕”重创的第一时间,菲华商联总会、菲华联谊会等华社团体便启动了救灾应急机制,发起救灾行动。甚至有7个团体当场认捐2000万比索赈济灾民,同时召开记者会向媒体介绍当地华人募款参与赈灾情况,这些举措无疑是中国人大爱之心的真情流露。

  “海燕”肆虐过后的菲律宾塔克洛班市一片狼藉,垃圾遍地无人清理,成堆的建筑碎片和动物尸体遍布大街小巷,给滋生瘟疫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当地华人慈善机构积极组织居民自救,通过发放固定奖励、以工代赈的方式鼓励居民清理垃圾。现在,整个街区的居民都被调动了起来,灾后重建工作在华人与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进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重大灾难面前,中国又岂会如某些外国媒体所言,心胸狭隘至此,在国际援助上多做“手脚”呢?“这次灾难很严重,华人对这种情形都很同情,都很乐意捐款,”商总执行副理事长张昭表示,仅他个人便已接到很多华人的电话,表达捐款意愿。

  尽管中菲因南海冲突而关系紧张,但无论菲律宾政府与中国有什么矛盾,当地居民都是无辜的。中国援助菲律宾不为别的,只为帮助受灾的菲律宾人民早日摆脱困境。而在菲华人与华侨此举,更是中国对菲发起海外援助的积极力量。援助虽小,却如雪中送炭,正是这些繁忙于灾区的华人身影,构筑起促进中菲友好的桥梁。

“黑色星期五”
点燃热情但别失理性
在菲华人“雪”中送“炭”
一位老法官的坚守与超越
责编:杨子岩 邮箱:guojihwb@126.com